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保障蓝图变成现实

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之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和制度保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亳州的强大合力。

4月22日,在市建安文化广场之意书社,青年读书爱好者正在阅读党史读物(资料图片) 张延林 摄

7 月 1 日,在亳州高新区张良社区,党员正在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资料图片)  张延林 摄

全面从严治党达到新高度

“十三五”时期,我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四届市委以来先后开展“讲看齐、见行动”“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个以案”系列警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完善《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建设监督检查参考指标》,注重未巡先改,强化政治监督;创新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 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深入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谈话,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巡视巡察、督察督导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深入推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标准化规范化,着力加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优化。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纲要》指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推动全市广大党员、 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 选才用人能力、处事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监督融入“十四五”建设之中

《纲要》指出,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把监督贯穿于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作为实施“十四五” 规划的基础性建设,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全覆盖的责任制度和监督制度。坚持把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起来、一体落实,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完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制度,抓深抓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强化纪委监委监督的协助引导推动功能,促进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贯通融合、协调协同,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推动巡察向基层一线延伸。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主体作用。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纲要》指出,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一促”和城市基层“三抓一增”工程,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基层党组织“登高计划”,深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施社会组织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完善监管体系,引导社会组织提升建设质量和服务能力。加强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引导,依法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发挥村(居)委会的群众自治性组织作用,引导社区群众依法参与社区事务、财务和集体资产等管理。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

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沉

《纲要》指出,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把“邻长制”改革作为“十四五”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建立“乡镇(街 道)—村(社区)—片—组—邻”五级组织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沉。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在乡镇(街 道)、村(社区)普遍建立为民服务中心。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础管理服务平台,打造“网络+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实施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三社联动”试点,建设“智慧社区”。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基金,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急需的社区服务类、志愿互助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等社会组织。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