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淮海战役部分战斗在涡、蒙、亳地区进行。亳州地处前线的后方,又是后方的前线,亳州人民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下,动员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我军作战。

1948年11月3日 淮海战役总前委首长邓小平、陈毅和张际春、陈赓等到达雪涡县裴桥集,向豫皖苏三分区党政军干部传达毛主席、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决策,要求三分区党政军民“不惜倾家荡产,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作战。”按照总前委首长指示精神,三分区及各县立即成立战勤指挥部,各区、乡也相应成立战勤组织。

11月6日 淮海战役开始。根据上级指示,五亳(涡亳县、雪商亳县、商亳鹿柘县、亳县、亳州市)均成立支前指挥部或支前委员会。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各边区县(市)共支援小麦8417156斤、秋粮5447510斤、面粉456356斤、担架17225副等物资。涡亳县出色地完成支前任务,荣获上级的奖状和奖旗;商亳鹿柘县委召开评功表模大会,表彰被评出的68名战斗功臣;亳县担架队配合大军抓俘虏,捉逃敌,搜缴大批武器弹药。其中,双沟区俘敌250余人,城南区俘敌500余人,受到部队首长表扬并奖大红旗一面。1949年5月,皖北军区授予亳县“支前一等县”光荣称号。

11月底 中野后方医院在商亳鹿柘县魏岗、张集、安溜、马铺一带设立分院,全县发动群众,供应面粉100万斤。该院于12月底迁往柘城以西时,全县又组织担架500多副、大车几千辆,连夜将伤员和设备送到柘西。

12月9日 商亳鹿柘县大队行至芦庙时发现逃敌,立即将敌包围,迅速发起攻击,将敌全部歼灭。俘敌四十七军少将副军长李嘉英及师、团级官佐13名、尉官10多名、士兵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受到军分区通报表扬。记大功一次。

12月11日 商亳鹿柘县张集区三台楼王开进、赵良典等8位民兵在巡逻时,俘敌四十一军中将军长胡临聪及上校工兵营长2人,受军分区通报表扬,记大功一次,并授予三台楼民兵为“英雄民兵”的光荣称号。

12月15日 国民党军十二兵团在双堆集一带被歼,残部四处逃窜。根据三分区“随时拦阻敌军逃出官兵,务使被围之敌,全部就歼,无一漏网”的命令,雪涡县军民在36天时间里,共捕捉敌军2000余人。

12月,在我军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敌机12架疯狂轰炸我阵地。涡亳县临湖区担架队在执行任务时,有60多人献出生命,20多人负伤。同月,宿蒙县民兵在战场外围多次截获逃窜溃敌,缴获坦克1辆及一批军用物资。

在整个战役中,宿蒙、蒙城两县共支援近2000万斤粮食,组织七八千副担架,大小车万辆,各种民工近10万人次;火线抢救、转运伤员11292人,接待伤员24891人;民兵参战80余次,歼、俘敌1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700余支,县、区武装上升分区主力500人;涌现出支前积极分子537人、模范人物268人;支前中负伤47人、牺牲11人。(李之平 陈显锋 整理)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