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种出“甜蜜”好生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丰收的哈密瓜

亳州新闻网讯  如今又到了哈密瓜集中上市的季节。连日来,在谯城区古城镇张潭村金实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二十多名附近村民正在采摘哈密瓜,黄澄澄的瓜煞是好看。

张潭村种植的哈密瓜长势喜人,个头大,色泽和瓜形俱佳,味美可口,十分畅销,远销海南、贵州等多个省份。在采摘现场,来自外地的客商正排队等着装车。

“我的哈密瓜签了订单合同,以外销为主,只有20%的销往亳州本地的超市。”该合作社负责人赵允禄说,按照今年的哈密瓜产量和市场行情计算,每亩经济效益能达到5000元,70亩的大棚哈密瓜纯收入将达到30多万元。

哈密瓜种植不仅让赵允禄成了致富能人,还带动了附近群众就业。由于哈密瓜采摘不费大力气,一些老弱劳动力也能在瓜棚里干活,每天能收入五六十元。“在这里干活,离家近又能照顾家里,工钱给的也不少,一天60块钱呢!”正在干活的脱贫户修超告诉记者,很快就要到哈密瓜换茬的时间,到时他还要帮着犁地、抓地、栽种,工钱一天能涨到100元。

赵允禄种植哈密瓜的故事要从2013年说起。当年,赵允禄尝试发展大棚种植,种的是“8424”西瓜,个头小甜度高,很受市场欢迎,取得了很不错的效益。但到了第二年,各地“8424”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市场价格也大幅下滑。从2015年开始,赵允禄利用原有大棚,发展哈密瓜种植,并与深圳一家公司签订了订单回购合同。

由于没有种植经验,再加上遇到大雪天气,赵允禄第一年种植哈密瓜就损失惨重。但赵允禄没有自暴自弃,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坚持自学和网上学相结合,慢慢掌握了哈密瓜种植技巧。“哈密瓜怕雨怕风,因此一定要注意防风避雨,还要注意大棚室温,尤其是在坐果时,温度一定要控制在38℃以上,这样结出的哈密瓜才会甜。”赵允禄说起了自己的“种植经”。

2016年,赵允禄的哈密瓜迎来大丰收,发展迈入了快车道。短短数年间,赵允禄的哈密瓜种植面积就从20亩扩大到300亩。2020年,他又在谯城区古城镇张潭村和铁佛村分别种植了70亩和50亩哈密瓜。

哈密瓜一年能种两茬,目前是第一茬。等这茬哈密瓜下市,赵允禄就会马上腾茬整地,栽种下一茬哈密瓜,到10月份就又能上市销售了。“今后,我要继续种植好哈密瓜,让更多的脱贫群众和村民受益。”赵允禄表示。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