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晓神仙好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世人都晓神仙好,权、财、妻、儿忘不了。

麻屣鹑衣,疯狂落脱。那年,一个跛足道人拍手唱歌而来,远远的一字一句都落在了甄士隐的心里。此时的他倚门伫立,老朽且病,听此歌声,忽然觉得机缘到了,于是作了篇《好了歌注》,更觉大释然,竟抢了道人的褡裢,飘飘随之而去。

在《红楼梦》里,他第一个做神仙去了。

甄士隐走了,也留下了神仙的传说,又不免留下了三个问题。神仙从哪里来?神仙往哪儿去?红尘里的种种难题,神仙是怎样解决的?

当然,如果把神仙定义成超自然力量的生命体,长生不老,法力无穷,一切问题都不复存在。就像公司跳槽一样,B公司给的待遇更好,我在A公司的发展又遇到了瓶颈。决心一下牙关一咬,也就跳过去了,从此走上人生的巅峰。可是,成年人的世界哪里有这么简单的?

考据历史上的“神仙”,无过三种,我姑且称之为“名”神仙、“实”神仙、“假”神仙。

所谓“名”神仙,谈玄善辩,炼药烧丹,道家虽要出世,他却要名传天下,故隐山林而望庙堂。养望大了,出入宫廷,服务帝王一人。服务得不好,诛之如一犬耳;服务得好,皇帝册封你为神仙。就是有证的神仙了。如秦朝的徐福;唐朝的张果老,玄宗赐公主给他都推辞;明朝的邵元节、陶仲文,后者更是一身兼领少师少保少傅三职,岂不快哉!张果老自称尧时人,数千岁了,但他真的在唐宫里老死了。也有流年不利的,北宋时的郭京,在汴梁城摆下大阵,施六甲之术抵抗金兵。金兵一来,“神仙”们作鸟兽散,便有了靖康之耻。遗民泪尽胡尘里,岂不痛哉!

所谓“实”神仙,虽不是高人道士,也没有神仙之名,但在世俗人眼中胜似神仙。明朝李贽诗云:

如今男子知多少,尽道官高即是仙。

官做得大了,就是“神仙”。出入逢迎者如云,望之俨然如神仙;一人为官,鸡犬升天,踌躇满意似神仙;美色珍玩予求予得,逍遥快活似神仙。好似人间之美,都莫如当官。官做得大了,可能真是有神仙般无所不能的本事吧。但就怕神仙打架,一朝落败失势,天人五衰,“法力尽失”,年羹尧被贬在杭州看守城门之时,求为一小卒而不可得。呜呼哀哉!

还有一种“假”神仙。没有神仙的名声,也没有神仙的好处。说隐居,就真的是在人迹不至的深山里种菜,打泉水喝。破衣烂衫,也都是无奈之情。有个美国人叫比尔波特,写一本书《空谷幽兰》,记载了九十年代初他在中国各处寻访到的隐士。这些隐士大多籍籍无名,年龄最大的已经九十多岁。他们过着最简单的生活,自己种土豆、蔬菜,吃松树的松针和花粉。求的只是个“幽静”而已。好似吕洞宾的诗:

我有松风卖,世人买的无?

黄金三万两,与你一葫芦。

我想,甄士隐,乃至后来的贾宝玉,从红尘里跳出去后,能有选择的,只能是过这种“神仙”的生活吧。

做这种“假”神仙,实则只是毫无办法的凡人罢了。唯有的,“松风”而已。又怎么能解决 《好了歌》里提出的种种问题呢?红尘里来时蹭蹬,死后归化于天地亦无人知晓,他们能做只是取消问题。问题留在了红尘里,而他们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什么是三界?什么是五行?我不讲宗教。我理解的三界,是权贵阶层、市民阶层以及底层;五行,就是法律、道德、经济、舆论、潮流。真要有一股大毅力,先将身体跳出来,精神再慢慢跳出来。正如宝钗引智深长老所唱: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清贫为伴,以苦为修,澡雪饮冰,最终在无穷的精神探求中化归天地,也就和真的神仙没有分别了。

精神的探求固然无穷,但生命的短暂亦弥足珍贵。七情所感,结作菩提。过程才是生动而重要的。不是吗?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