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市医保局聚焦慢特病患者“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三扩一提”提高参保群众受益面,实现门诊慢特病政策科学、规范、精细化管理。
扩大病种范围。居民和职工门诊慢特病分别由原53种和27种,全部扩增至63种,将肺动脉高压、阿尔茨海默等参保群众需求较大、花费较高的病种纳入医保目录,保障病种大幅增加,保障范围更加合理。
扩大供药覆盖面。建立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双通道”供药保障机制,扩大慢特病患者供药渠道。上半年,全市8家零售药店开通“双通道”药品管理销售,278人次通过“双通道”药店购药,购药金额195.02万元,医保基金支付161.38万元,实际报销比例82.75%。
扩大就医结算面。加快市级医保平台、定点药房医保结算系统改造,及时组织人员开展系统操作培训,率先实现省内异地零售药店购药直接结算,我市慢特病职工凭借医保个人账户在全省定点药店购药实现一码通行、即时结算。
提高保障待遇。对高血压、糖尿病等40个病种和白血病、恶性肿瘤等23个病种,实行Ⅰ、Ⅱ类疾病分类管理。Ⅰ类门诊慢特病年度累计支付限额提高到3000元,Ⅱ类门诊慢特病23种病种全部参照住院政策报销,享受“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一窗口办理”,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