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超和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过生日
走进教室,他是学生的老师;走出教室,他是学生的公益伙伴。自2013年发起第一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始,身为蒙城县楚村镇一名乡村教师的邵超,不断组织各种助学公益活动,为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帮助。2020年,邵超又主动报名,前往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
戈壁滩上育桃李
“我前段时间刚从新疆回来,现在又递交了二次支教的请愿书,等待组织的批准。”邵超说,2020年,他前往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今年暑假支教工作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小学继续工作。“我回来前当地很多孩子问我新学期还会继续教他们读书吗?我说会!所以我二次递交了支教申请。”
邵超介绍,让新疆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是他的心愿,在新疆教学的那段时间里,每次上课前他都会精心备课,努力呈现出一堂堂生动形象的课堂内容。
进疆支教期间,邵超除了教学任务外,还担任新疆皮山安徽实验学校党总支宣传部负责人、固玛镇小学党建办副主任。为了让受援地学校的教师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他主动带领支教小学的援疆教师成立教研组,创立支教《工作简报》,搭建工作交流平台,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
“微公益”聚大能量
在邵超看来,一名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育人外,还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好的精神世界。身为乡村教师的他,看到身边许多留守儿童因无法及时得到父母的关爱,精神和学习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时,主动向社会发出了关注公益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活动倡议,号召更多人加入关注留守儿童的队伍。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受益,2016年1月,邵超又发起成立了公益组织“蒙城微公益”。
“现在有很多老师、志愿者和爱心企业加入我们的公益队伍,我们聚在一起为留守儿童补课、过生日、赠送新的学习用品和衣物。”邵超说,虽然一些活动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来说却弥足珍贵,一个普通的生日祝福抑或一句简单关爱的话语,都能让他们内心感到温暖,精神世界得到满足,从而点燃爱的火种。
教育扶贫进校园
扶贫先扶智,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就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
邵超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发现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学生作文水平较低的问题。于是他开始奔走协调,先后邀请一批爱好文学、热爱教育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并发起了“扶贫公益进校园”活动,以支教助教为主线,支教学校为中心阵地,选择走入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扶贫地区,开展精准教育扶贫,为乡村学校的孩子带去精彩的写作讲堂。
阵容豪华的讲师团,娓娓动听的讲解,幽默风趣的互动,让教育扶贫公益活动深受师生的欢迎。2018年至今,邵超和志愿者先后开展作家进课堂、文学写作知识讲座等活动126场次,帮助县区、乡村孩子的写作水平大大提升。
谈起几年来的公益路,邵超说他只是尽了一名教师的职责,只想把教育公益传递到更广阔的地方,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在关爱和温暖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