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 政策大红包,自动落袋企业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努力使“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平台已汇集16家涉企部门的61个政策文件,上线了245项“免申即享”政策,共计发放资金10047.65万元、惠及企业7731家。

袁浩在介绍平台运行情况

企业全程 “无感”  真金白银上门

“以前补贴资金需要公司递交相关材料申请,现在不用那么麻烦了,我一点路都没跑,31万多元的补贴资金就已经拨付到位。”日前,市区翔天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松告诉记者,这笔补贴资金将帮助企业培训更多人员,助更多人走上就业岗位。

翔天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公司,吸纳了3000多人就业,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提供劳务服务。按照人社部门推出的“免申即享”相关政策规定,根据该公司缴纳的社保费用情况,可以享受相关的稳岗补贴。市人社局就业中心副主任张士飞告诉记者,“以前这类补贴资金需要由公司主动提出申请,然后经多方核查后才能拨付资金。现在推出‘免申即享’政策后,人社部门会主动根据公司情况进行资格审查,只要确定符合补贴条件,无需公司申请,便会直接拨付资金。”

翔天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只是“免申即享”政策的受益企业之一。

从去年开始,市人社局便积极探索补贴资金“免申即享”,结合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由“被动工作”变“主动作为”,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会同数据资源局搭建亳州市惠企政策“免审即享”平台,全面梳理惠企政策,进行数据共享,实现流程再造。利用大数据碰撞比对等智能手段,自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后,通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严重失信等“黑名单”数据及企业用水电信息等对企业是否符合兑现政策条件再次筛查,跳过企业申报、人社审核审批,直接进入资金核拨环节,实现数字赋能阻断人工干预、政策兑现企业全程 “无感”、查缺补漏全程可控,让政务服务和真金白银直接送上门。

据统计,目前,我市人社部门通过“免申即享”模式已向2256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费返还资金3053万元,向3035户企业发放中小企业稳岗补贴752.9万元。通过“免申即享”平台筛选出基本符合“初始创业补贴”条件的企业3207家,符合“一次性创业补贴”条件的企业16家。

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企业信心

在政府部门积极拓展“免申即享”覆盖面的同时,专门服务企业的园区也积极加入到这一惠企政策的第一方阵中来。

“‘免申即享’一下子给企业送来了100多万元扶持资金,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日前,说起公司刚刚通过“免申即享”收到的真金白银,位于亳芜园区的迪科数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珊珊说,企业“零跑腿”,园区把扶持资金送上门,这让企业感受到了政府助企发展壮大的贴心,必将大大激发创业者的投资信心。

据了解,该公司2021年1-6月共缴纳增值税98.04万元,企业所得税651.89万元。根据投资协议相关内容,园区应按照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扶持,为此,园区按照规定拨付该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扶持资金106万元。

企业足不出户“一键领取”惠企资金,助企“免申兑”“零跑兑”是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的一大亮点。

以往,企业申请政策扶持,既要线上申请又要线下递交材料,耗费企业大量时间精力,增加了企业负担和成本。“免申即享”服务推出后,通过政策“大数据”与企业“大数据”的双向精准匹配,筛选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名单,主动将政策服务短信分发至企业进行确认,企业无需主动提出申请,更无需提供任何申请材料,只需点击一次确认领取,即可享受相应政策补贴,让政策兑现零等待、零跑腿、零成本,真正帮助企业足不出户“坐”等政策找上门。

“你看,进入平台后,政策文件、免申即享、诉求直达、资讯动态4个模块清晰可见,目前平台已汇集发布了人社、税务等16家部门的61个政策文件,上线了245项‘免申即享’政策,共计发放资金10047.65万元、惠及企业7731家。”说起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科科长袁浩向记者介绍,我市精心搭建的这一惠企平台,推动实现了“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企业被动申请向系统主动兑付、审批优先向信用优先等方面的转变,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有效解决了企业政策看不到、看不懂、申报难、审批难的问题,切实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大数据作支撑  服务更加精准

为了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我市充分运用近年来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依托政务数据汇集共享基础,建设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通过将最耗时的审核环节前置,推行信用审批优先和容缺后补,实施并联审批、智能审批等,将原来的“申请、受理、审核、提交收款材料、核拨、拨付”6大流程重新设计、梳理,优化为“数据比对、意愿确认、拨付到账”3个环节,实现由“企业申报、分别审批、资金拨付”转变为“企业无感、主动筛选、在线联审、事后监管”的主动服务模式。

这其中,数据归集是关键。在深化数据整合中,我市强力推进人社、税务、发改、科技、经信等各部门数据汇集共享,夯实“免申即享”数据支撑,强化部门协作。目前已汇集78家单位3763类政务数据,汇集库数据总量达421.79亿条,共享库数据达83.7亿条。同时扎实推进企业数据汇集,为企业精准画像、精准匹配政策提供数据保障。目前,市数据中心已汇聚55.6万家企业的873类2564.3万条数据。

有了数据的支撑,平台用起来自然能够得心应手,平台的优点也日渐显现出来。

平台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全面落实“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实现信用与政策“免申即享”融合应用,为诚实守信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营商环境。整合税务信用数据,对接“信用亳州”系统,运用税务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和企业“黑名单”,事前介入核查并全程预警企业信用情况。对税务信用评价等级为A级的企业,在政策兑现中给予“免审”直接兑付;对评价等级为B级、C级、M级的企业,由系统“免审”转为人工审批;对评价等级为D级的企业根据政策规定暂缓或取消政策奖补。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将存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招标投标等行政处罚“一票否决”的企业列入“黑名单”,由系统自动排除。通过严格执行公共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倒逼市场主体增强守信意识,提高扶持款项使用绩效,真正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针对惠企政策事项,平台还上线了“智能审批”功能,通过大数据的精准智能匹配和部门间的数据协同共享,结合处罚信息库(即“黑名单”),免除相关监管部门审核环节,实现人工层层审批向系统智能审批转变。同时,采用弹性架构设计,支持定制化审批功能,政策事项的审批流程由政策出台单位自定义设计,满足不同事项、不同类型的审批需求。并通过企业数据和政策指标的双向精准匹配,锁定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宣传,改变了部门传统“广撒网”式的政策宣传模式,有效解决政企信息不对称、政策知晓率低等问题,真正做到“吃干榨净”惠企政策,切实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

平台还通过定向宣传推送惠企政策,鼓励政策匹配度较高的企业通过主动补充完善缺失数据享受相应政策,实现了企业数据由部门被动采集向企业主动填报转变,推动了企业数据汇集更全面精准,企业画像更精准鲜活,为更好服务企业筑牢了数据基础,形成了数据汇集和企业服务的良性循环。

另据了解,平台还建设了政策估算系统,提供政策兑付、资金分析、运行分析等多种维度的决策数据支撑,帮助政策制定政府部门摸清企业家底。通过自主设定奖补条件,系统智能模拟,核算符合条件的企业数量及所需资金,帮助政策制定部门根据财政预算和本地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政策扶持条件,有效解决政策测算不精确、政策难落实的问题,实现政策制定向科学化、精准化转变,打通了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同时,通过精准掌握全市各类企业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制定惠企政策,有助于推动政策部门更加精准科学编制财政预算,切实提高政策预算执行率和资金到位率,从而形成预算制定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