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后人把庙台子转为许禇墓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董卓废灵帝,立年幼的陈留王刘协为献帝,把持朝纲,群臣众怒,曹操以献刀为名刺杀董卓。曹操没有得逞,连夜逃出城去。董卓下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曹操逃回家乡谯郡(今亳州),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并向各地发放矫诏,召集了大批义兵,竖起“忠义”大旗征讨董卓。
谯郡思善亭(今亳州市古城镇)西三里许有一勇士,姓许,名褚,字仲康(今古城镇人),此人身长八尺,膀大腰圆,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因黄巾之乱,许褚聚集乡邻数千人抵御贼寇入侵。当时贼兵过多,把许家堡围的是水泄不通,连续多日作战,许褚筋疲力尽、人困马乏,弓箭也用完了,堡内粮草所剩无几。于是许褚假意与贼兵请和,商议用牛换取贼兵的粮食。交换以后,贼兵把牛牵走。没想到不多久,牛又自己跑回了许家堡,贼兵又来讨牛。贼兵刚把牛牵到两军阵前,只见许褚一个箭步窜到阵前,拉着牛尾往回拽,众贼拉着牛往前赶,许褚猛一用力,拉着牛尾倒行百余步,众贼胆怯,弃牛而走。
经过多次交战,许褚寻思众亲邻聚集人员太少,财力不足,粮草供应不上,难以御敌。如今曹孟德正在招兵买马,不如投奔于他。于是许褚带领众人投奔曹操,曹操对许褚早有耳闻,早想招于麾下,见他带众人来投奔,心中大喜,收于帐下。
思善亭位于西肥河畔,西淝河河宽水急,便于用兵,曹操决议在思善亭建设圈马城,曹操雄心壮志,起兵意坚,他在家乡多个地方都建了养马练兵的地方。曹操着令许褚暂回思善亭操办此事。许褚欣然接受。许褚迅速回到家乡,带领兵将围墙建圈,购买马匹,筹集草料,很快建成了养马圈。又在许家堡搭建了点兵台。许褚做事谨慎,训练兵将夜以继日,一刻不敢怠慢。他亲自训练兵将行军布阵,拼杀搏击,又在西淝河训练水军,许褚深得曹操信任,常侍于左右。
一代枭雄曹操,一生戎马生涯,非常眷恋家乡,数次大的征讨,总是先领大军到家乡谯郡休整再征。曹操带领谯郡子弟征战在外,回到家乡感触颇多,常年战乱,加之天灾,民苦不堪,民有凋伤,垦田损少,常思哉忧之。陈寿《三国志》有语:“吾起义兵,为天下出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以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上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着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我为天下太平起义兵,家乡的人死亡很多,在家乡行走一天,也不见一个认识的人……让活着的人建立庙宇,祭祀他们的先人……”思善亭的乡亲们,每日都在思念远在他乡征战的儿郎,自发地到点将台前祈祷,愿在外征战的亲人早日回归家乡。战事使很多将士战死他乡,身葬异地,亲人不得相见。乡邻们就在点将台旁葬上牛、车、马等物,以求战死他乡将士的灵魂,能乘上车牛马快速回到家乡,魂归故里。魏明帝曹睿刚继位不久,许褚病死,曹睿让其葬于家乡,追封壮侯。
如今,在谯城区古城镇后许村委会后许楼附近,还有前许楼、许马庄,村里人多以许姓为主,他们自称是许褚的后人。在后许楼西北角有一处高大土丘,当地人称之为庙台子,庙台子占地五六亩,最高处距地面六七米,传说这个庙台子是三国时期的,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亳州志·新州治图》《卷一·寺》记载:“城南七十里为尖塔寺、车牛冢寺、倒塔寺。车牛冢在古城西。”清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和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亳州志》均记载:车牛冢寺,在城南七十里,按碑云:“亳之东南有冢,高逾寻,广倍亩,据古城西可三里许,名曰‘车牛冢’,上有寺曰‘桂林’未详缘起。”庙台子疑为车牛冢寺遗址。
许氏后人把庙台子传为许褚墓,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纪念先人,在这里逢会,请上戏班子,唱上五天大戏,吸引了三乡五里的众乡亲到庙台祈愿家庭和睦,家人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