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她身穿“橄榄绿”,练就了勇敢坚韧的品格。三年的军营历练后,她褪下戎装,穿起警服,从基层派出所外勤民警到政工监督室的一名督察民警,二十四载春夏秋冬,她用女性的柔美和警花的坚韧,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她就是亳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工监督室主任李海燕。
李海燕在疫情防控查验点进行督察
李海燕在接待群众
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辛苦了!我们一定要全力协助社区做好‘双码一证’查验工作,你们也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8月20日下午,李海燕带领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政工监督室民警来到亳州高新区建投世纪城小区东门,督察民警执勤情况。
8月18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双码一证”联查工作,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在辖区各个疫情防控查验点分配了警力,协助社区做好“双码一证”的查验工作。作为该局政工监督室的负责人,李海燕每天都要到辖区各个疫情防控查验点进行督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李海燕也是这样每天穿梭在高新区公安分局的各个安保执勤点,除做好督察工作外,她还与工作组的同事一起到实施重点管理的小区单元楼,帮助分发、配送业主购买的生活物品。
“我的战友们都在一线奋斗,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肯定要与他们站在一起。”李海燕说。
连跑9年外勤的“花木兰”
李海燕1992年参军入伍,三年的军旅生涯,让李海燕练就了勇敢坚韧的品格。1997年李海燕成为市公安局谯城区双沟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因为是女同志,所长最初安排她做户籍民警,但看到所里警力不足,加上所长仅有4名正式民警,李海燕主动要求跑外勤。
外勤比较忙,还得值夜班,每天要面对打架、斗殴、盗窃、邻里纠纷,当时在全市做外勤的女警都是凤毛麟角。面对所长的劝说,李海燕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而她之后的表现,更让所里的男同事刮目相看。
“那时候工作很忙,不存在节假日,七年里,我在派出所过了四个春节。平时无论是夜里,还是大雨天、大雪天,接到报警,我都得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一天一夜不眠不休也是常事。当时交通也不方便,我平均一个多月才回家一次。”李海燕说,男警能做到的事,她都会尽力去做到。
加上在木兰派出所干外勤的两年,李海燕干了9年外勤。直到2008年,李海燕被调到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工作。这期间,她又被下派到亳州高新区李门楼村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她把干外勤的劲头又用在了精准扶贫上。
用责任铸守警营清风
2017年,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政工监督室成立,李海燕任政工监督室主任。但政工监督室从成立以来就仅有李海燕与另外一名女警两名正式民警,人手少、任务重。李海燕坚持每月对各单位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明察暗访、值班备勤、夜间督察、专项督察、投诉核查、网上督察等,处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面对群众,李海燕总是把自己手机号码留给群众,告诉他们:“有事还找我李海燕。”
2018年的一天,一位老人来反映户籍问题,情绪非常激动。李海燕听到声音后立即前去接待,谁知,老人却将矛头对准了李海燕,把不满情绪都发泄到了她身上。李海燕耐心地安抚老人,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最终顺利帮其解决了户籍问题。
“我叫李海燕,这是我的手机号,有事你还找我。”李海燕的这一举动,让老人感动不已。
很多人说督察就是“管”警察。然而,监督工作并不只是“管”警察这么简单。随着公安工作日益严峻化、复杂化,督察工作的触角也延伸到了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警卫活动还是大型安保,都能看到督察民警的身影,无论是案件核查还是专项行动,督察民警都是必不可少的主力。
由于工作繁忙,前几年,李海燕的母亲两次患癌到北京住院,她都没能前去照顾。“她就像个女汉子一样,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干劲十足,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政工监督室民警李晓晶说。
从警24年来,李海燕曾多次被评为亳州市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亳州市十佳女警察,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
“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一个兵,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无论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牢记使命,努力为公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李海燕说。
快评
初心不改 本色不褪
从军营到警营,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忠诚本色;从国防绿到警察蓝,不一样的制服,一样的使命担当。军人和警察,血脉相通,一个保卫国家,一个守护人民,不变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色。
从军人转为民警,李海燕在警营里用从部队里练就的勇敢与坚韧,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无论身在任何岗位,都用同一个誓言坚守最初的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如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