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下经济 添力乡村振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市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形成了以林药、林菜、林禽、森旅为主打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目前,我市发展林下经济18.68万亩,林下经济年产值达4.19亿元,带动就业10.39万人。

我市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注重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林药模式主要分布在谯城区,发挥亳州中医药产业优势,重点在林下连片种植玫瑰、牡丹、白芍、桔梗、丹参等,种植面积超过14万亩,亩均年收入超过2000元。林菜模式主要分布在涡阳县,发挥当地各类果蔬生产基地优势,大力推广林下蔬菜种植,面积约1.2万亩。林禽模式主要分布在谯城区十河、魏岗等地,全市林下养殖总量达131.78万只,实现了林牧互促发展。森旅模式主要分布在涡河、淝河、芡河、茨淮新河等流域附近,发挥河流水面广阔、水系众多、林带宽厚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业,全市森林旅游业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