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青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豆青色是什么色,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都知道。

夏日的豆苗,青碧可人,阳光越是毒辣,豆荚就越是碧嫩,或者称之为翡嫩也不过分。有翡嫩这个词吗,应该有,忘记在哪部小说中看到的了,形容女主角手腕上戴着的镯子,就说是豆青色,与女主人是恰好相当的年华。

豆青色,应该映衬的是年轻吧,那种嫩到“一掐出水”的念及。不是形容年龄的还有个词叫“豆蔻”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是小杜的诗,十三四岁的年龄,似二月初枝上、梢头的豆蔻。

这几日,在曹操公园,老是遇见穿着汉服的女子,貌似是一个国乐组合的演出活动,她们衣袂飘飘,穿的是白色的纱裙,上着豆青色的上衣,小盘扣,香包压襟,很是雅致好看。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其中,就包含传统的服装,当然,着色也是传统的颜色。

在博物馆,遇见一只宋代的瓷瓶,亦是豆青色。宋瓷太低温,太低调,也太能让人深深看进去,陷进去了。那豆青色的釉,远看,简直就是乳白,近观,就是豆青色,越是在光线暗淡处,就越青,似是藏起来了,隐去了自己的光华。瓷器中的釉彩,有一种青,叫“隐青”,也称之为“影青”,似乎都是这种隐逸之风,但要比豆青色更淡一些,更浅一些,都一样有神韵。

在苏州听昆曲《玉簪记》,青衣的颜色,似乎就是这种豆青色,青衫飒飒,水袖幽深,再搭配传统的唱词:“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抱琴弹向月明中……”简直美到让人灵魂出窍。青衣们既婉约凝重,又风致翩翩,有着一种特别的含蓄美。这样的青衣,最宜与中国的园林相映衬,和中国的女子相映衬,试想,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子,是穿不了青衣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同理,穿着青衣在女子,站在埃菲尔铁塔下,似乎也有一种乱入感,亦不相称。

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个词:豆青色。豆子的青,是大自然的调色板的杰作,那样一种莹润,是任何颜料无法表达的,至少是无法淋漓表达。你去田野闻过那种豆香吗?我去过,以至于每每我看到豆青色的衣装,都想起故园的田野,那种一望无垠的豆青色,上面时而还有蝈蝈的叫声,蝈蝈亦是豆青色呢。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