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原名为利辛集,利辛集古为驿站。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颍州府志》载,自颍州至蒙城,途中有插花铺、桃园铺(今谭铺)、利现铺、董家铺(今董集)、中疃铺、望疃铺。利现铺在清道光年间递铺裁撤时被取消,后来多有乡民移居,卖茶售饭,成为过路店。1951年土地改革时,已发展到十几户人家。阜(阳)蚌(埠)公路通车,设一招呼站,声名不断远播,逐渐变成小集镇。“利现”二字,后谐音为 “利辛”。利辛县城介于黄寨和小黄庄之间,旧时地势低洼,人称“黄湖”;县境内张村铺唐武德三年曾设置文州;古老的西淝河是利辛的母亲河。因此,利辛又别称“黄湖”“文州”和“西淝河故道”。
而现在的利辛已发展成亳州地区南部的小城,东为蒙城,西邻太和,北靠涡阳,南接阜阳、颍上,东南与凤台县毗连。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眼间,利辛也以自己坚定的步伐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站在十字街头,举目四望,你能真正感受到利辛日新月异的变化。
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文明与文化在这里延续。有人说,利辛像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脚就能踏出一段历史,历史的这头牵着文化,历史的那头牵着名人。一条条河流,一棵棵古树,都充盈着人文的气息,流淌着人文的精神。这气息,这精神,时光融不了,空间隔不了,它像一丝丝脉动的气韵,飘散在整个利辛上空,任你走到哪里,都会渗进你的血液,与你的灵魂交融。
当你走进幽深的城镇小巷,当你踱入蜿蜒的乡村道路,当你闲坐郊野仰望天空,当你信步河边俯首波光,那些古圣先哲总会与你不期而遇,于是这小巷便多了一种神采,这道路便多了一种厚重,这天空便多了一种广博,这波光便多了一种深邃。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去未病村逛一逛。从利辛县城往西10多公里,在美丽的西淝河畔,一座座农家庭院排列整齐,一株株桃李梨桂迎风招展,一条条沟塘河渠清澈见底,这里就是未病村了。而未病村的建立正是因为利辛人马明华对家乡浓浓的乡愁。这里没有交通拥堵,没有人声鼎沸,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冷漠。天是蓝的,水是清的……
利辛的小吃也很可口,早上去喝碗热气腾腾的 汤,配上一卷荤素搭配的卷馍,抑或是来一碗油茶,搭一份美味的小笼包。中午去找个面馆吃点南来北往、各式各样的美食。晚上去县委大院附近吃点小吃,如果你来利辛,任何一个土生土长的利辛人都可以带着你吃遍这个小城大街小巷的美食。
而利辛有的绝不仅仅是这些,利辛是水乡、酒乡、猴戏之乡、书画之乡、人文之乡。每个时代都不缺少风流人物,每个时期都不乏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