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在亳州乡间大地,处处可见丰收画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兴农富农举措的实施,广大农村正在呈现出一派崭新面貌。昨天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让我们一起行走乡村,看丰收景象,听百姓心声。
村民在采摘朝天椒
朝天椒在烘干房内烘干
亳州新闻网讯 眼下正是朝天椒丰收季,谯城区芦庙镇随处可见采摘、装筐、过秤、售卖小辣椒的场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该镇雷庄村朝天椒种植地里,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点缀在绿叶间,将秋天的田野装扮得红红火火,村民孙建忠夫妻二人正忙着采摘小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
“我是第一年种植订单麦茬朝天椒,以前种玉米,收入低,今年镇里出台了发展朝天椒产业的好政策,我就种植了6亩订单朝天椒,看这长势和收成,我家今后的日子也会像这小辣椒一样越来越红火!”孙建忠说。
村民来红旗说起辣椒的种植收益,也一脸喜悦:“我家种植的两亩多朝天椒长势很好,已经卖过几批了,售价是每公斤3块钱,已经卖了15000多块钱了,还能再采摘两三茬,再收入5000块钱没问题!”
今年,雷庄村脱贫示范户高义军家就种植了50亩麦茬朝天椒,虽然前段时间的强降雨天气对辣椒长势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经过科学管理后,丰收在望。“今年收入超过20万元不成问题,明年我计划发展到80亩,带动更多村民种植订单朝天椒,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红火的日子。”高义军说。
“今年,我们村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短平快’朝天椒产业,采取‘党组织+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连片规模化种植朝天椒2600余亩。发展产业,不仅要‘种得下’,还要‘卖得出、卖得好’。目前订单朝天椒进入采收期,根据采收情况看,亩产量在2000公斤以上,并为村里12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强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雷庄村党委书记孙丕席说。
产业兴,则农民富。雷庄村只是芦庙镇发展朝天椒产业的一个缩影。
搬运、过秤、登记……走进芦庙镇辣椒收购点,庭院前挤满了前来交售辣椒的村民。“我们在袁庄村设立了收购点,对全镇农户、合作社采摘的鲜椒进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鲜椒价格一公斤3块钱,平均下来每天收购达6000多公斤。”安徽保银科技有限公司订单收购负责人刘运生说。
今年的朝天椒丰收在望,但芦庙镇党委政府并没有满足于此,提出了“调整结构扩规模、完善设施夯基础、推广科技提质量、精深加工增效益”的产业发展路子,以“订单种植”为依托,以财政奖补和购买保险为支撑,在今年朝天椒种植23180亩基础上,明年将扩大规模到30000亩以上,在打响芦庙“红韵红”朝天椒品牌的同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再添一条致富增收的好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