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2021年7-8月份“亳州好人”揭晓,他们分别是:助人为乐好人贾广合、韩纪娟、贾雨婷,敬业奉献好人刘万一,敬业奉献好人武雪松,孝老爱亲好人许龙华,见义勇为好人杨振翔。
助人为乐好人贾广合、韩纪娟、贾雨婷:送别“天使女孩”五人获得“新生”
贾广合,男,1972年11月生;韩纪娟,女,贾广合之妻,1972年12月生;贾雨婷,女,2003年7月生,亳州幼儿师范学院在读生,三人均为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吴老家村村民,系一家人。
8月2日,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让贾雨婷家人陷入恐慌之中,骑电瓶车的雨婷在路上不幸被一辆货车撞到,伤势严重,被紧急送往亳州市人民医院治疗。当得知伤势较重,女儿的生命将无法挽回时,心怀大爱的贾广合、韩纪娟夫妇在悲恸之际,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选择捐出女儿所有可用器官,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希望。他们含着眼泪用颤抖的手在《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上坚定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经过几天的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挽回雨婷年轻的生命,8月10日晚上11点,脑死亡判定专家判定雨婷已经脑死亡,符合捐献条件。11日下午3点31分,贾雨婷的心电图呈一条直线,离开了人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获取组织的医生最终从贾雨婷的体内获取了1个肝脏、2个肾脏、1对角膜。目前,器官已顺利完成移植,挽救了3名肝、肾衰竭患者的生命,让2名眼病患者重见光明。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新华社官方微信等媒体刊播贾雨婷事迹,很快传遍全网。人们在表达惋惜的同时,纷纷献上“雨婷,一路走好”“天使女孩”的祝福并对贾广合夫妇的大爱义举表示称赞。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许发夫点评:无情车祸,碾碎一个家的希望,花季少女就此凋零。死不能复生,但爱可以永存。捐献器官,你们做出的决定,换来5位患者的“新生”,让生命得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告慰逝者,照亮生者,激励世人。虽死犹生英魂在,长留大爱在人间。
敬业奉献好人刘万一:虽已年过八旬仍奉献在基层
刘万一,1936年12月生,谯城区大杨镇退休干部。
1951年5月,15岁的刘万一受父亲影响参军入伍,同年赴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6月在“六一二”战斗中身负重伤,荣获二等功,左腿留下残疾,造成三级甲等伤残。1954年退伍返乡,先后在合作社、大杨小学、中学工作,1975年他担任大杨镇文化站站长期间,牵头创办戏校,成立武术、礼炮、曲艺协会等,率团参加亳县剧场文艺汇演,一次就获得创作、组织、设计、演艺等22个奖项,并代表原亳县到原阜阳地区参加为期一周的巡演,1980年他的妻子赵俊英,从行政部门调到大杨文化站,担任副站长,夫妻携手。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1996年大杨镇文化站被省厅领导誉为文化战线上的“夫妻站”。
退休后的刘万一是个闲不住的人,他继续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传承书法艺术,组织成立亳州书法协会大杨分会。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他多次走进学校、机关、社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年轻人上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并勉励年轻人一定要热爱祖国,成为一名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有用之才。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许发夫点评:手握父亲接力棒,义无反顾上战场,战火硝烟中,身上留下的弹片,见证了英勇和荣光。投身地方文化事业,乡村文化之花,在你热血和汗水浇灌下怒放。退休不褪色,传承书法艺术,赓续红色血脉。人生85载,处处当战场,你是战士,一直处在冲锋的路上。
敬业奉献好人武雪松:乐做“小巷总理”为群众办实事
武雪松,1972年5月生,亳州市利辛县城关镇向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委员。
2004年,武雪松当选为向阳社区党总支书记,任职以来,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坚持“三个必到、五个必访”原则,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实行“五微”工作法,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更好地方便群众,武雪松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在深入调研、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开发了“两网三化一平台”,打造“万事帮”平台,居民有困难,可以随时通过平台进行反映,社区党员干部就能第一时间前往处置,实现了党员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0年初,武雪松带领党员群众坚守疫情防控一线30多天,帮助居民疏通下水道、修理房屋漏水等50余次,开展物品代购服务200多次。为解决居民生活物资采购困难,及时协调2家大型购物超市和2家供应商,开通了便民送货“绿色通道”。17年来,他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近万件。武雪松先后获评“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安徽省最美社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亳州好人评选委员会委员许发夫点评:“五微工作法”,甘当群众“服务员”;打造“万事帮”平台,当好群众“办事员”;“三个必到、五个必访”,架起群众“连心桥”。工作创新背后,宗旨只有一个,全心全意服务好人民。松柏傲雪立,只因风骨存;雪松勤勉为哪般,只为心中装人民。
孝老爱亲好人许龙华:半甲子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
许龙华,涡阳县陈大镇黄庄村桥口自然村人。
27年前,许龙华45岁的妻子许袁氏突发脑梗,紧急送医治疗后,情况虽有好转但腿却落下了毛病。多年的治疗,病情也几经反复。5年后,妻子病情加重瘫痪在床,脖子以下的肢体不能动弹。那时,许龙华的大女儿已出嫁了,小女儿才十七八岁,儿子只有十二岁,家庭的负担,照顾妻子的重任全部落在许龙华一人身上。为了照顾妻子,这个从未干过家务、没做过饭的男人,成了妻子的“保姆”,操持起了这个家,做饭、洗衣、换尿不湿、伺候大小便,一照顾就是22年。
22年的守护让这个朴实的庄稼汉更为细致、贴心,只要是妻子一个眼神,他便能意会到妻子的想法。妻子不会说话,但是她心里很明白。在日复一日的照顾中,许龙华早已“创造”了一套只有他们夫妻俩才能明白的交流方式。
2014年,许龙华一家被评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顺利实现了脱贫,孩子们也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日子逐渐好起来。他说,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不离不弃。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王碧君点评:做饭喂饭、洗衣擦身、换尿不湿……她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都能心领神会,她不言不语,他无微不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了头发,累弯了腰,他却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爱的忠贞,更是爱的担当。
见义勇为好人杨振翔:大年初二勇救三名落水群众
杨振翔,中共党员,涡阳县城关街道新城社区军服专干,曾荣立部队三等功。
2021年2月13日,大年初二,杨振翔走亲戚时发现路边沟里有人落水,他快速冲向沟边,来不及脱去棉衣,纵身跳进刺骨的河水里展开营救。由于河坡比较陡峭,杨振翔先把落水的三人拖拽到河边,再斜躺着身体将三人逐一救上岸。幸好施救及时,落水三人没有生命危险。得知他们没有身体不适并且离家不远后,全身湿透的杨振翔就与妻子一起骑上电动车离开了现场。
杨振翔还是出名的孝子。他父亲10多年前因脑梗塞而瘫痪,生活不能自理。76岁高龄的母亲也需要人照顾。都说床前百日无孝子,杨振翔却是不厌其烦地每天坚持为父亲推拿按摩,舒筋活络,扶着父亲锻炼肢体,做康复运动;听说中药泡脚有助于血液循环,杨振翔就坚持每天为父亲泡脚、梳头。在他的照顾下,父亲的身体大有好转。
杨振翔还是热心人,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守护人民安康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居民送去贴心服务是我的义务,我要用自己的真情换回居民对我的信赖。”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王碧君点评: 正月初二,春寒料峭,他义无反顾,跳进冰冷的河水救出三人,不改军人本色,无愧使命担当;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父亲;任劳任怨,服务社区群众……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