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高粱映红村民小康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酒用高粱

亳州新闻网讯 金秋五谷丰,高粱别样红。眼下,蒙城县立仓镇胜利种植专业合作社2000亩订单酒用高粱陆续进入收获期,千亩高粱穗粒饱满,一片火红,给该镇产业振兴画卷增添一抹绚丽的丰收色彩。

10月12日,记者在该镇老王圩村高粱种植基地看到,3台大型收割机正在田间“红色海洋”中不停穿梭,忙完一轮后,一颗颗饱满的高粱米粒倾泻入卡车车厢。

“今年咱这个地方风调雨顺,高粱长得特别好,每亩地都有425公斤以上的收成,又是一个丰收年啊!”在基地里务工的脱贫户李玉才高兴地对记者说,从整地、种植、管理到收获,他在高粱基地都能找到活干,每天工资100元,他家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土地租金19200元,如今全家的生活就像这高粱一样节节高、日日红。

“种植基地常年吸纳脱贫户务工18人,忙时用工达50余人,高粱种植基地稳定了他们的收入,大家都感到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胜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介绍说。

王利原先是老王圩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认为当地群众致富就要找到一个当家产业,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发现了酒用高粱这个难得的“金串串”。2017年他辞去村支部书记职务专心发展酒用高粱种植,2018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建设高粱种植基地,以土地入股的农民共6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

王利注重规模种植生产和精准对接市场,通过三年的滚动发展,胜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王利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更多的群众解决增收难题。今年他又流转了1500亩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并与贵州一家公司签订了2000亩酒用高粱种植合同。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优先安排脱贫户到合作社务工,保证他们实现土地租金和务工双丰收。

“这两天加班加点,很快就能收割完毕,大概能收获近900吨高粱,晾晒后直接发往贵州,资金到账后,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8万元左右的收入。”王利说,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能让一个村民掉队,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党员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的初心和梦想。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