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 地下水位实现逐步回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通过建设地表水替代水源、持续加大中深层自备井关停等措施,着力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有效遏制了水位下降并逐步实现回升。

根据省水利厅公布的超采区范围,我市超采区有5个、超采区面积共743.5km²,其中谯城区城区、面积465km²,谯城区古井镇、面积41.9km²,涡阳县、面积112.2km²,蒙城县、面积100.3km²,利辛县、面积24.1km²,分布均以县城水源地为中心及近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水超采问题,提前谋划建设替代水源,目前全市投入使用地表水厂有三座,现状供水规模达22万m³/d,实现了对城区深层地下水约65%的置换。

自2021年以来,市政府成立了市自备井关停工作领导小组,计划10月底前完成79眼中深层自备井封闭工作。截至8月30日,完成自备井关停56眼,剩余23眼正持续推进中,同时,进一步压减市政水井22眼地下水取水量。

我市相关部门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地下水超采治理的重要意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企业、公众保护地下水的意识和参与地下水压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为我市对地下水超采区的综合治理奠定了宽松环境。通过综合施策,我市有效遏制了水位下降并逐步实现回升,根据监测数据,2021年一季度全市深层地下水平均水位同比上升1.08米,二季度同比上升3.07米,7月份同比上升5.56米,8月份同比上升5.37米,主城区深层地下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