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一声声闷憨的牛叫声打破了利辛县孙庙乡高堂村秋季清晨的寂静。早晨五点,在高堂村李亚峰的养牛基地,李亚峰和工人们,披着微弱的星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他们给牛添加草料、清扫圈舍、养殖区消毒防疫,80余头健硕的西门塔尔肉牛悠闲地吃着精心准备的“早餐”。
“最近正好是肉牛出栏的时间,目前已经卖掉了70多头,今年养牛的收益不错。”谈话之间,李亚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这种肉牛体格大、养殖周期短、肌肉多、肉品等级高,适应性强,市场价值也要高些。李亚峰养殖了150多头肉牛,每头出栏的肉牛重量在1600斤以上,带来的效益8000元左右。
谈到养殖经历,他打开了话匣子,在2016年的时候,在亲戚的劝说下,加入了“养牛大军”,经过一年的实地观看、学习,他积累了一定养殖的经验。第二年抱着试着看的心态养殖了30头左右,在磕磕绊绊、摸爬滚打中,第一批肉牛终于成功出栏,赚了近15万元。经过这几年养殖,他逐渐扩大了养殖规模,从几十头牛逐渐发展到一百多头牛,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他养殖肉牛使用的草料都是回收本村村民田地里的小麦秸秆,这样既合理利用了秸秆,带动农民增收,也减少农民乱堆乱放、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这些肉牛产生的粪便经过专业化设备的处理,都能用作有机肥,这样也解决了他种地肥料的问题。对于多余的肥料,他还经常送给周边的低收入人群,并义务帮其施肥,以减少农民种粮成本。这样的暖心举动不仅为群众提高了收入,也赢得了一致好评。
“致富不能忘本,一家富不算富”,李亚峰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村干部,之前乡亲们帮助过我,现在是我回报乡亲们的时候了”。在李亚峰的养殖基地里面,有很多乡亲在基地打工赚钱。他也发挥党员致富带头左右,带动几名散户养殖,他们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养牛心得,学习管理经验。目前,这几名散户一共养殖120余头牛,也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他们对笔者激动的说道,跟着李亚峰这个致富“牛干部”养牛,不仅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也让俺们走上了抱团发展、养殖致富的“牛”路子。
近年来,孙庙乡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发展符合本地的特色种养殖,推动特色种养殖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张海龙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