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1万亩!2021年秋种基本结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昨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2021年秋种已基本结束,秋种面积742.1万亩,其中,播种小麦657.7万亩、蔬菜28.3万亩、油菜2.3万亩、其他作物(包括中药材等)53.8万亩。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今年秋种,我市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面积552.19万亩,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657.7万亩的83.96%,比上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550.6万亩增加0.29%。其中,优质专用小麦订单面积473.76万亩,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72.03%,比上年优质专用小麦订单面积459.06万亩增加3.2%。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方面,我市共创建整建制乡镇13个、面积108.4万亩,创建万亩片50个、面积60.21万亩。

组织高产竞赛。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申报小麦高产竞赛,每县区推荐1个小麦超高产田块和1个小麦百亩连片高产田块。在小麦收获时,组织专家统一进行现场实收测产,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各县区也积极组织开展了小麦高产竞赛活动。

开展绿色示范。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建设,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科技支撑、主体参与、订单开发”的方式,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等新技术、新模式,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着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粮食产业绿色发展。今年,我市共建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80个。

实施绿色种养循环。今年,我市涡阳、蒙城和利辛三县实施中央财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积极推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肥水管网进田、固体粪污堆沤还田和施用商品有机肥,示范带动替代一部分化肥,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粮食增产增效、土壤肥力提升。

强化服务指导。开展技术包保。组织农技人员逐级分包到县区、乡镇、村和示范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秋种指导服务。严格农资监管。开展秋季农资市场专项大检查,保障秋种农资安全供应。加强农气服务。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科学预测预报,及时发布最新天气信息。强化督导服务。成立秋种工作督导组,分包到各县区,督促秋种各项措施落实,指导适期适墒适法播种。

(记者:武景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