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亳州高新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各级各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管理机制、找准路子,对照清单,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书写了一份既有温度又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第八社区管理中心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倾听信访群众诉求
第七社区管理中心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
第七社区管理中心勘察道路拓宽情况
第七社区管理中心:照亮居民出行路
“这路灯真不错,又亮又好看,听说是太阳能的,还省电。”“夜间路上光线好了,晚上出行也比以前更安全了。”近日,在亳州高新区第七社区管理中心,每到夜幕降临,辖区600盏太阳能路灯全部亮起,点亮了村庄,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获得了辖区居民的一致点赞。这也是该社区管理中心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给辖区带来的新变化。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第七社区管理中心以群众所需为努力方向,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察民情,倾听群众的诉求以及对乡村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走访调研中,针对乡村人居环境,许多群众反映部分地段没有路灯、路灯老化,夜间出行很不方便,安全隐患高等问题。恰逢我市发出节能节电倡议,第七社区管理中心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查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陆续对辖区缺损路灯进行更新换代,共计安装太阳能路灯600盏,切实解决夜间灯光较暗,不利于群众散步休闲、锻炼身体等夜晚出行问题,既环保又节能。
第七社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峰介绍,“我们辖区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是一种智能光控路灯,天暗时自动亮起,天亮时自动熄灭进入采光蓄电状态。如果说一盏传统路灯是200W,按一天亮7个小时计算,耗电就是1.4千瓦时。全管理中心600盏太阳能路灯一晚上就能节省800多度电,一年下来就是个不小的数字!”
路灯虽小,但给老百姓带来的方便和好处确实不少,它折射出管理中心对群众利益的关心和为群众办好事、谋福利的决心。如今,在第七社区管理中心,太阳能路灯的投入使用不仅为居民点亮了回家的道路,也大大提升了辖区村民的节能节电意识,让节能减排在基层持续发力,营造“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良好风尚。
不仅如此,在安装太阳能路灯的同时,第七社区管理中心还对辖区路面进行了整体拓宽。“之前有居民反映辖区路面较窄,拐弯时视线受阻,会车时也要小心翼翼通过,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张峰表示。
民生工程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大事。为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经管理中心两委研究,决定对路面进行拓宽,彻底解决居民安全出行问题。将原本宽度为3米的道路拓宽至5米,顺利地保障了辖区路段的安全通行。道路拓宽后交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方便了居民的安全出行,也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人居环境。辖区居民李大爷表示:“现在的路比原来的路宽了好多,感谢管理中心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难题,真正把好事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张峰表示,下一步,第七社区管理中心将继续坚持访民意、谋发展、办实事,不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聚焦居民所想所盼,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
第八社区管理中心:架起群众“连心桥”
“老信,最近果树长势如何?要记得及时给果树剪枝……”12月7日上午,在亳州高新区第八社区管理中心车埠口村,信访办主任程建民来到田间地头倾听信访群众诉求。
几年前,信某与邻居因地边界线问题发生矛盾,双方因此引发纠纷、对簿公堂。几年来,村委会和管理中心组织了多次调解,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案件难以推进。
为了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连日来,程建民多次到现场勘查、测量,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来到双方当事人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并按照程序及时召开了听证评议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经过召开评议会,村干部、信访办工作人员、信访人共同到现场测量边界。最终,地边划分明晰,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矛盾得以化解。双方握手言和,签订了调解协议,并表示对此次的处理结果很满意,对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第八社区管理中心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于群众之间的纠纷,一次调解不成就多调解几次,我们在调解过程中要求深入到田间地头调解,调解没进展就邀请村干部、当事人亲友一起调解,力争将矛盾彻底消除……”程建民表示,在他和第八社区管理中心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半来共化解各类矛盾和信访积案26起,在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第八社区管理中心坚持把推动信访积案化解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聚力攻坚化解突出问题,对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梳理,逐案登记建档、分析症结、提出化解方案、落实处理责任,确保问题在限期内得到妥善解决。
第八社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许赞告诉记者,为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丰硕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第八社区管理中心通过察民情、访民意,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管理中心党委班子聚焦日常管理、为民服务、疫情防控等内容,常态化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对身体残疾、年老体弱的群众,管理中心实行上门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化解急、难、愁、盼问题过程中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度与力度,受到群众广泛认可。
第八社区管理中心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基层、农村、学校开展一系列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水上交通安全、禁毒宣传、反电信网络诈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志愿者宣传服务活动。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第八社区管理中心注重抓落实、促整改。管理中心针对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发现的11个重点难点问题跟踪督促、建章立制,分门别类登记台账,设定阶段工作目标,实行挂图作战,逐项销号。今年以来,管理中心党委班子累计走访调研50余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45次;为群众提供为民便民安民服务430余次;累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80余次,参与的志愿者1800余人;11个重点民生项目全部办理完成。实践活动累计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极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记者手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过程中,亳州高新区各级各部门把人民的安危冷暖和安居乐业放在心上,力求建立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常态化抓好抓实民生实事,让幸福更有质感、发展更有温度。
如今,在亳州高新区大地上,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蓬勃展开,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群众幸福感不断提高、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