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的地包给他了,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不少,我长期来这里给他管护,一年能收入8000多元。”周利勤一边栽着牡丹苗,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
12月13日,一大早,安徽省利辛县孙庙乡富民村村民周利勤就来到汝飞的种植基地里面,开始了一天的的工作,一直干到下午4点。
时下正是牡丹的种植期,在富民村汝飞的中绿园林种植基地里,20多名村民正在抢抓晴好天气,种植油用牡丹,在欢声笑语中一株株牡丹根被栽种进田垄里。
汝飞的种植基地里面,种植的大多是凤丹品种的牡丹,这种牡丹为多年生灌木,栽植后第二年开始结籽,五年后进入盛产期,多年可以不换茬,耕作成本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汝飞承包的800亩牡丹种植基地里面,有超过1/3的植株是经过乡农技站负责人指导下,嫁接种植的新品种。农技站负责任告诉汝飞,把油用牡丹的根作为砧木,接穗观赏牡丹。经过这样嫁接的牡丹,具有抗旱、抗寒、抗病性强,产籽量高,开出的花也比油用牡丹更具有观赏性,有利的提高了牡丹的附加产值。
据目前的市场行情预测,每亩油用牡丹的经济效益在4000元以上。同时,牡丹的种植和管护也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常年有固定工人30人,高峰期每天达60余人,工资每人每天80元,当日现金结算,每年支付工人工资20余万元。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木本油料作物,花可观赏,籽可榨油,花瓣和花蕊可做茶,精油可做化妆品,根又可入药,从地上的花到地下的根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可谓全身都是宝。春季可以观花,夏季可以采籽,种植油用牡丹,不仅为乡村带来产值,还能提高‘颜值’。”说起牡丹的用途,汝飞如数家珍。“牡丹籽制作的食用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赖氨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这种食用油也在市场上也十分走俏。”
近年来,孙庙乡做足“生态文章”,通过提高生态效益来实现产业富民”,大力扶持蔬菜大棚、林果种植、油用牡丹等绿色产业。建设“生态”的同时,也带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共同致富的行列。
通讯员:张海龙 周鹏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