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土改”激活振兴新动能

谯城区创新农事服务实现“三赢共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俺家6亩多承包地,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给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今年7月已收到土地流转金4200元,年底村里还有二次分红,加上平时在村服务队打零工的收入,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说起村里实行新型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谯城区立德镇李村75岁的村民于兴田,脸上乐开了花。

今年以来,立德镇针对流转土地分散、低效经营等“痛点”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情况,探索“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大户”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以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本着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对全镇所有自愿转包土地开展规模化统一流转,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外来种植企业。同时,各村振兴公司成立服务队为承包经营主体提供农事服务。” 立德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魏秀华解释说。

“新型土地流转模式既能保障农民收入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又降低了大户种植成本,实现农户、村集体及种植大户(企业)的‘三赢共富’。”李村党委书记徐秀琴告诉记者,该村已完成流转土地4000多亩,占全村近半,服务队为土地流转大户在耕、种、管、收等环节提供农资供销、农机托管、劳务派遣等服务。

谯城区恒敏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李村振兴公司服务单位之一,今年流转李村土地500亩,在地小麦长势良好。其负责人雷玉勤说,在李村流转土地不仅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还能享受村服务队提供的各种便利服务,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种植效益。

“新型土地流转实施以来,全镇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流转土地面积34000余亩,村集体经济总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立德镇党委副书记张倩介绍,除给入社农民二次分红外,村集体经济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慰问困难群体、激励优秀学生等惠民项目,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热情,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立德镇新型土地流转模式高效便捷,我们将继续和当地村振兴公司合作,力争2023年实现全镇高粱订单种植生产基地规模达2万亩以上。”吉林省农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守旭充满信心地说。

“创新农事服务,加快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谯城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葛涛表示,推进新型土地流转的关键是引导更多农民积极参与进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生发展动力,该区将积极探索、推广更多有益模式,奋力推动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