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堵疏控”三结合管控柴油车污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我市通过“堵、疏、控”三结合管控柴油车污染,协同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取得“双降”实效。截至目前,我市2021年度PM2.5浓度较去年下降19.6%,位居全省第一位;氮氧化物浓度较去年下降18.2%,位居全省第二位。

“堵”方面,我市印发《关于优化调整亳州市城区柴油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划定重中柴油货车限行区域,明确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重中型货车进入限行区时间;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重中型货车禁止进入,杜绝了高排放车辆进入限行区。

“疏”方面,我市连续两年开展柴油车深度治理工作,对高排放柴油车加装深度治理设施,促使深度治理后的柴油车尾气排放实测值达到预期。制定深度治理奖补实施方案,扩大实施范围,明确深度治理对象、治理标准、奖补范围等内容。深度治理后的柴油车外排尾气光吸收系数检测数值可下降85%以上,氮氧化物可降低30%以上,每年可使柴油颗粒物排放减少54吨以上、NOx排放减少900吨以上。截至目前,已完成1500余辆柴油车和14000辆农用三轮车的深度治理,奖补资金达2000余万元。

“控”方面,我市投资近2000万元,构建“天地车人”综合在线监控系统,包括遥感检测、黑烟抓拍、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检测、OBD远程在线监控、路检路查、入户检查及I/M检测维修等,提高了综合管控的智慧化效率;截至目前,遥感监测系统已向公安交警部门移交符合处罚条件的超标车4000余辆次;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排查出不予上线检测的超标车辆2200余辆次,筛查出超标车辆17000余辆次;通过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向车主推送超标车辆信息7800余辆次;联合交警部门开展路检路查50余次,发现超标车辆移交交警部门进行处罚30余台。

记者:汝平  通讯员:孙凌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