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商研判!亳州各部门全力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11月中旬以来,全市平均气温8.6℃,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2.6℃;全市平均降水量1.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成以上。近期我市多晴少雨,全市表层土壤出现墒情不足现象,影响小麦苗期生长和安全越冬。

据市气象部门预测,2022年1月4日前全市仍无有效降雨过程,旱情将进一步发展;同时,受24日冷空气影响,此后,气温将持续偏低,寒、旱叠加对晚弱苗和干旱田块影响较大,对小麦生产极为不利。

近日,市防汛办、市减灾办联合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召开当前旱情会商会议,对当前抗旱工作提出新要求。

下一步,我市将加强监测预报,持续关注旱情发展。各有关部门将加强会商,研判旱情发展趋势,联动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和调查评估。目前小麦陆续进入越冬期,各地要加强田间调查和监测,对于墒情不足的田块,要抢抓时机灌溉补墒,根据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强化工作措施,迅速宣传动员,确保各项抗旱措施落到实处。

我市应因地制宜,科学指导抗旱补墒。对小麦晚弱苗、土壤缺墒地块,要抓住近期寒潮降温前的有限时间,迅速浇水补墒。一般每亩浇水 20立方米左右,使0至40厘米土壤持水量达到80%,在日平均气温0℃时必须停止浇水。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

此外,我市将强化服务,确保抗旱措施落实。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广播、电视、现场会、手机短信、微信等形式,把小麦浇水补墒等田管关键技术及时送到千家万户,引导广大农户自觉抗旱、自发田管。要强化蓄水保水,及时维护启用抗旱泵站机械,保障抗旱水源供应。要强化抗旱灌溉保障,优先保障抗旱用电用油。要强化气象服务,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要强化为农服务,继续实施农技人员包保责任制,广泛开展指导服务,促抗旱补墒等小麦田管技术措施全面落实。如旱情加剧,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会商研判,采取积极防旱抗旱措施,广泛组织动员抗旱,确保应对有力,抗旱有效。

记者:赵琳琳 通讯员:张雷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