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改造,点“靓”居民回家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背街小巷虽不起眼,但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这里虽然是城中村,但改造后,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看着顺眼多了。”12月21日早上,在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园社区蚂蚱庙中村四巷,居民赵秀荣高兴地说。

蚂蚱庙村位于老城区,是标准的城中村,分为南、中、北三个片区,居民众多。这次背街小巷改造,为蚂蚱庙村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显著变化。统一的白色墙面、新施划的停车位、色彩斑斓的墙绘……让这个城中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3.2万平方米的新粉刷墙面以白色为主调,但不是全白,靠近地面的几十厘米为灰色墙漆,墙面中间设有灰色腰线,形成错落有致的层次感。“最初的设计方案是纯白色,后期根据专家意见增添了灰色腰线,档次一下子提高了。”马元社区党委副书记方振兴说。

蚂蚱庙村虽然建成时间长,但村里道路比较宽。这次改造中,因地制宜新增了120个机动车停车位,3571米的非机动车停车线和地面道路标线。方振兴说,有了停车位,乱停乱放的现象明显减少,居民开始自觉将车辆停进停车位里。

紫色和青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里相望 志愿服务”、“科学饮食 健康生活”……一幅幅彩色的墙绘传达着文明向上的精神文化,无形中滋润着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像这样的墙绘,蚂蚱庙村新增了40多幅,散布在每条巷子。

蚂蚱庙村的下水道为老式砖砌管道,上面是一排水泥盖板,被车辆压坏不少。这次改造共更换500多个水泥盖板,疏通下水道330多米,修补路面4000多平方米,基本消除了路面安全隐患,为居民提供安心的交通条件。

凌乱的空中管线是城中村的常见问题。但在蚂蚱庙村,很少能见到空中管线,即使有也显得很规整。方振兴告诉记者,这次背街小巷改造,共治理弱电4000多米,强电涉及527户,初步消除了空中管线问题。

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2020年以来,主城区共提升改造背街小巷31条,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背街小巷加入改造行列,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成果。让背街小巷“靓”起来,在提升城市整体品味、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同时,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小贴士

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

背街小巷就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不断加大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力度,从硬件到软件都有明显改观,既提高了城市“颜值”,也让市民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实惠”。

2022年,我市计划对老城区260条背街小巷进行提升改造,以火车站、文明社区、农贸市场等周边区域为片区进行重点治理,把创城工程办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惠民、利民工程,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