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站“升级” 城市环境更“靓丽”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提起垃圾转运站,可能有人会想起苍蝇乱飞、垃圾遍地的场面。“那是以前了,现在的转运站,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1年12月31日,在市区和平路明清老街垃圾转运站,保洁员周丽说。

“今年(2021年)垃圾转运站又进行了升级改造,两个千斤顶变成四个,垃圾收集厢升降时更安全了,而且厢体容量也变大了。”周丽说,更重要的是转运站更加“智能”了,由过去的半自动变成了全自动,一键自动压缩。

整体式垃圾压缩机转运垃圾更环保 

周丽边介绍她与垃圾转运站的“故事”,边操作机器压缩垃圾。在过去,周丽工作时可没有这么轻松,不仅要全神贯注,仔细观察垃圾压缩程度,还要准备随时切换“进”“退”模式。“如果退得不及时,可能就会过度压缩,对机器造成损伤。”周丽说,由于采用了自动压缩模式,过去因超压溢出的垃圾消失了,垃圾转运站更加见不到垃圾了。

从2008年开始,周丽便负责明清老街垃圾转运站保洁。说起垃圾转运站的变化,周丽如数家珍。她接触最早的是翻斗式垃圾收集厢,环卫工推着环卫车将垃圾倒进去,“难免会出现垃圾抛洒的问题,而且裸露在外,味道很是难闻。”周丽说。后来,翻斗式垃圾收集厢变成了地坑式垃圾收集厢,垃圾从上面的入口进去后,经过压缩,污水进入收集池,再排进市政污水管道,味道少了很多。

2019年,谯城区对主城区所有的垃圾转运站全部安装低温等离子杀菌除臭设备,解决了臭味扰民问题。周丽告诉记者,有了这套系统,即使到了夏天,转运站里也几乎闻不到酸臭味了。“转运站的这些年变化,其实也是咱们城市的变化,越变越好了。”周丽说。

不过,明清老街垃圾转运站还不是市区最先进的垃圾转运站。在谯城经开区杏林家园垃圾转运站,记者没看到地坑垃圾收集厢,转运站里只有一个可移动的集装箱,管理员正在操作着手持按键,一车车生活垃圾被“吞”进集装箱里。

这个看起来不大的集装箱到底能装多少生活垃圾呢?该转运站负责人周文兴说,这是目前市区最先进的整体式垃圾压缩机,虽然看起来体格不大,但经过压缩能装11吨生活垃圾,可以说是“小块头有大容量”。

周文兴说,容量大还不是整体式垃圾压缩机最大优点。由于采用全密闭式压缩和转运,所以不会产生垃圾抛洒问题,而且不会出现异味问题,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同时还能避免开挖地坑,对工作条件要求不高。

谯城区环卫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主城区共有37座垃圾转运站,2021年改造了6座转运站,计划今年再改造20座转运站,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部完成改造。届时,将大大缓解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转运压力,减少垃圾抛洒和气味问题,为市民营造更加靓丽的城市环境,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王晓东 雷少帅 记者 李鹏 文/图)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