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探索建立“一网共治”社区治理新模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郭侠是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党委书记。1月5日早上,她在辖区走访时,发现一家饭店的外立面有破损,于是拨打了城管“联络人”电话,两名城管人员很快来到现场。

郭侠向城管介绍破损的外立面

“你好,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刚从城管执法车上下来,谯城区城市管理局市容一大队副大队长金勤玉便热情地说道。等郭侠介绍完情况,金勤玉和队员王闯就开始忙活起来,边核实问题边电话联系饭店负责人。

很快,饭店负责人赶到现场。“今天是周三,请咱们饭店于周五下班前更换新的外立面,到时我们进行回访。”金勤玉对饭店负责人说,经过排查,饭店还存在厨余垃圾随意倾倒的问题,请按规定处理,将厨余垃圾送到专门的处理厂。

目前,谯城区以“邻长制”为基础,结合网格化包保工作,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区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资源,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探索建立“一网共治”基层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问题处理机制。

城管执法人员与饭店沟通

谯城区按照“1+X+N”(1 名网格长,X名相关执法人员,N名网格监督员)的标准,组建相对固定的“一网共治”网格治理队伍。网格长由所在社区干部担任,主要负责网格治理的组织实施,整合力量统筹解决问题。X名执法人员由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环保等执法单位按每个社区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备,按照职能解决相关问题。N名网格监督员由区直单位人员担任,按照“邻长制”每个片区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主要负责督促推动问题整改。

“我们社区的包保领导是区委书记,包保单位是区财政局,街道、城管、市场监管、公安共同组成执法队伍,明确了专人负责,方便联络。”郭侠说,只要一个电话,相关执法部门就会来到社区,帮助社区和居民解决问题。

“一网共治”模式很快便发挥了效用。最近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加上年关渐近,做好疫情防护、食品安全、消防检查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一网共治”,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城管执法人员与饭店负责人沟通

2021年12月28日,马元社区吹响“报到哨”,谯城区薛阁街道、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兵分两路,对马元社区辖区内20多家宾馆、酒店、超市、KTV进行联合执法。

郭侠说,“一网共治”社区治理新模式,能快速准确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还能减轻社区工作压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一网共治”根据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建立三级问题分类处置机制。针对简易问题,发挥基础网格作用,采取教育劝阻、协商议事、纠纷调解等措施进行解决。基础网格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报社区启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解决;针对社区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报街道或网格化管理中心,由其组织力量协调解决;对于一些部门职责交叉、需要区级层面协同解决的问题,由包保区领导、区直单位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

谯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把解决问题、群众满意作为“一网共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做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坚持分类指导、上下联动,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性福福和满意度,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作者:黄灿 李鹏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