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 谯城交出高分成绩单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谯城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的五年。五年来,谯城区知重负重、埋头苦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实事,开创了谯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陵西湖公园全貌 张延林 摄

抓产业、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抓民生、增福祉……五年来,谯城区始终高举发展大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要事,全力攻坚关注多、影响广的急事难事,一步紧跟一步走,开足马力使劲闯,不达目标绝不收兵,不见成效绝不撒手,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群众认可的高分成绩单。

改革创新 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济人药业有限公司是中医药制造领域中名气响当当的药企,也是谯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代表性企业。企业的厂址就在谯城经开区。

近年来,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组建了院士工作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拥有发明专利41项,已成功研发中西成药20多个。

公司独家专利新药疏风解毒胶囊,2009年上市当年入选国家医保、北京市医保品种目录,2013年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连续多年入选各类防控流行性感冒指导方案推荐用药,多次被国家卫计委列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首选中成药,2017年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辛凉解表剂甲级目录。“疏风解毒胶囊研究与产业化” 荣获2013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疏风解毒胶囊核心发明专利荣获2014年国家发明专利金奖。2017年,“中药大品种疏风解毒胶囊二次开发的系统研究及应用”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被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列入诊疗方案第四、五、六、七、八版推荐用药,同时被中国药学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一版)》为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为乏力伴发热推荐用药。

济人药业的发展成果是谯城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谯城区坚持产业引领、调优结构,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41.5:47.5,一产降低6个百分点,三产提升6.1个百分点。聚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57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70家;规模以上中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180亿元,白酒生产企业完成现价产值16亿元;新建、改扩建花茶孵化基地等专业园区,入驻企业277家;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聚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成高标准农田75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8亿斤左右,新增农业“三品一标”认证154个,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80亿元、年均增长8%,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等荣誉称号。聚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增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11家;谯城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26家,获评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累计接待游客4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5亿元,北关历史街区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十河镇、古井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文化旅游、农村电商等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不断的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

五年来,谯城区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经济活力持续释放。获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兑现科技创新资金1.1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加速授权赋能,下放审批事项119项。网上办事正常办结各类事项620万件,“皖事通”APP累计注册用户97万、活跃度达1680万次。推进“免申即享”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程代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6个工作日以内。推进招投标体制改革,实施重大项目异地跨平台交易。

五年来,谯城区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各项税费33.4亿元。累计落地项目358个、总投资125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3个、总投资900亿元。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在杭州、昆明、义乌等地设立驻外人才联络服务站,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39名、急需紧缺人才128名。谯城经开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九纵十六横”路网贯通工程全面完工,热力管网实现入园企业全覆盖。创新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组建药业投资公司、农业投资公司、经开建设投资公司,做强做优了国有资本。

济人药业独家专利新药疏风解毒胶囊荣获2014年国家发明专利金奖,被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列入新冠肺炎疫情诊疗方案第四、五、六、七、八版推荐用药。

建管并重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在做好产业发展文章的同时,谯城区还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新谯城。古井镇药王村便是一个实例。

如今,走进药王村,房前屋后,流水潺潺,花香四溢,乡村旧貌换新颜,已形成了集采摘、垂钓、餐饮、住宿等为特色的小洪河旅游线路,绘就了一幅“家家是美景、处处留乡愁”的美丽画卷。

药王村曾先后获评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模范村、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4年成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2018年开始,药王村找准发展机会,积极申报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借助古井白酒产业集聚的区位优势,以酒为媒,以药为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及时成立旅游发展公司、物业服务公司、劳务服务公司等集体企业,抢抓机遇成功申报省级田园综合体,成功获评2018年安徽省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近年来,药王村坚持“村企共建、户户联动”,大力实施基本农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项目。全村已完成土地流转1.4万亩,引进13家专业种植合作社进驻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群众2000多人增收,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农村持续发展。

近年来,谯城区共建成省级中心村53个,改造农村危房14648户,改厕7.8万户,实现2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考核先进县(区),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区)。

五年来,谯城区坚持生态宜居、建管并重,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在全省率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站,试点建立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端。PM2.5平均浓度逐年下降,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实施,污染防治三年攻坚目标顺利完成。新建(续建)城市道路22条,建成还原小区12个,改造棚户区19657户、老旧小区62个,建成公租房9606套。实施城建重点征迁项目168个,征收土地27674亩、房屋639万平方米,累计提供建设用地指标34770亩。东风公园、人民公园建成开放,涡河沿岸景观带、陵西湖公园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投资20亿元新建(改建)道路2303公里,实现城乡公交“镇镇通”、硬化道路“村村通”,获评全省第一批“四好农村路”创建示范县(区)。

特种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民生为本 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人民至上、民生为本。谯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福祉持续增进。五年来,7.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成为全省首批4个脱贫摘帽县区之一,连续四年获全省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好”的等次。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85%,连续五年位居全市民生工程工作第一名。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37亿元。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通过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深入实施。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303所,增加学位21800个,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从严从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79万剂次,全程接种率达104.6%,2020年2月15日以来无新增确诊病例。

五年来,谯城区全力打造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新模式,农村敬老院全部划转乡镇卫生院管理。古井贡酒酿造技艺、亳州晰扬掌、淮北梆子戏等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大力推进“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有效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获评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1个。推行“一镇一委一站”基层火灾防控新模式,有效整合基层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力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团伙)26个。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试点县(区),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省文明城区等荣誉称号。

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辛勤与汗水;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奋进与坚持。

五年来,谯城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截至2020年底,经济总量排名在长三角区域提升19个位次、中部地区提升57个位次。预计,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0亿元,是2016年的2.1倍,年均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4亿元,是2016年的1.4倍,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是201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5%。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至1226亿元、1374亿元,年均增长12.4%、19.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万元、1.8万元,年均增长8%、8.9%。连续六年位居全省民营经济三类县(区)第一名。谯城经开区实现经营(销售)收入460亿元,连续两年进入培育期国家级开发区考核前五名、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30强。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