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民意建良言 凝心聚力谋发展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市两会上积极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踊跃表达心声
谯城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张延林 摄
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
1月10日,参加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围绕报告内容和未来亳州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代表们纷纷表示,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分析问题实事求是、谋划发展立意高远、部署工作细致扎实,既正视挑战又看到机遇,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契合,标定了新发展阶段的新方位,贯穿了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擘画了新发展格局的新蓝图,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关注民生关切来建言
茹金国代表说,市委书记、市长联名发出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再致亳州老乡的一封家书》,掀起了新一轮“双招双引”热潮,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建议政府统筹管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确保商会、协会和企业“以商招商”常态化开展。企业要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利用春节返乡的有利时机和亳州市纺织服装商会平台,组织在外亳籍企业家相互交流,通过我市企业发展的生动案例,吸引在外企业家早日返乡。
代文中代表说,我市教育事业正值快速发展期,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建议把握教育工作新变化,打造特色校园,提供优质教育,让孩子从“有学上”转化为“上好学”。积极践行教育工作新要求,着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纪坤代表说,建议要统筹规划与老旧小区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实施小街背巷、小区内部道路、管线、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强化施工过程管控,进一步强化部门组织协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后续管理,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安、基础设施管护、物业等管理制度,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
孙芬芬代表说,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建议把基本养老服务作为今后资金支持的重点,加强相关要素条件保障,增强养老机构专业护理能力,壮大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加大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政策支持,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聚焦城市发展来献策
赵勤代表说,报告中多次提到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议以规划为先导,做好城市绿地整体规划和短期实施计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体现我市地方特色;科学配置植物种类,划分城市道路、公园、厂区、小区、学校等不同区域,配置不同植物种类;广泛宣传,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民间植树和养护管理。
曹扬代表说,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建议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形式。构建“一县(区)一书城、一镇街一书吧、一村居一书屋”的15分钟阅读圈,打造书香亳州。促成阅读活动品牌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接地气”。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发展云阅读、云视听,推动阅读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总结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熟经验,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获得新提升。
沈卫宾代表说,近年来,全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改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积极作为,但企业融资难、成本高问题仍未全面解决。建议进一步改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服务环境,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用足用好金融政策工具,提升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投放能力,同时加强调查研究与信息反馈,持续做好政银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和宣传活动。
围绕乡村振兴提建议
陈全文代表说,近年来,亳州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全国很多知名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亳州,为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百姓生活,加快了经济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民众缺乏“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企业存在用工难、用工缺口大问题,导致大量订单无法完成,限制了企业发展。建议鼓励企业在乡镇建分厂,分散招工,为民众就近就业提供方便;帮助企业宣传,鼓励民众进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刘松年代表说,报告就推进农业“两强一增”,着力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作了详细部署。建议加大科技员的选派力度,对农业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开拓市场,全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记者 刘景侠)
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发言
1月10日,参加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热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实施“六一战略”,纷纷建言献策。
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思路清晰、内涵丰富、实事求是、政治站位高,亮点多、有温度、暖人心、增信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前瞻性,是一份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刘飞委员建议,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考虑具体落实举措,对“承接什么、怎么承接”这一课题,进一步清单化、任务化。
于萌青委员建议,承接产业转移和“双招双引”要有针对性的目标企业和目标产业。
王品武委员建议,加大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给新办企业减负。通过举办产品大赛,以赛招商、以赛招人。
卞学东委员建议,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打造新的开放型平台,加强外贸人才引进。
张明生委员建议,加大区域发展协调力度,搭建民营经济促进平台。
王劲委员建议,加大企业用工支持力度,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优化用人环境,培养人、留下人。
于敏委员建议,多角度发力,大力推动企业金融意识、金融能力提升,让企业把钱用好。
孙涛委员建议,深入推进“放管服”的改革,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李治林建议,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农业。以农事托管为依托推动农业发展;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进行农业建设;以农村振兴为抓手搞乡村建设;以“两强一增”为抓手切实加强农业人才培育;以农业化肥等衍生品促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江许胜建议,充分发挥我市农业大市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推进蔬菜、畜禽、优质粮食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
刘梅委员建议,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加快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强农富农、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
王柱委员建议,科技强农,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力度。
程真义委员建议,全力以赴加快农村邮寄快递物流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全力解决教育难题
陈建军委员建议,重视课后延时教育,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服务平台。
蒋祥廷委员建议,做好教育“双减”工作,关注课后延迟服务多元化,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李辉委员建议,加强对学校餐饮工作的管理和食堂的管理,主管部门要加强督导,努力营造绿色安全的食品安全环境。
李朝平委员建议,加强对生育三胎夫妇的物质奖励,政府成立专项奖励资金,解决他们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赵晓蕾委员建议,加强职业教育教职工队伍建设,优化亳州市职业教育资源。
申秀红委员建议,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稳妥推进高考改革。
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蒋均平委员建议,高水平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打造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国际级的中医、中药博物馆,打响“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品牌。
卢景川委员建议,培育好中药材种子、种苗,把好基因第一关。科学引领,规范化种植。坚持传统性、习惯性、地方性,使地道药材更加地道。
宫彤林委员建议,加强药材源头管理,种出地道药材;鼓励和支持药品研发。
芦保蓁委员建议,依靠中药方面优势打造品牌,引进知名中医和民间中医力量。
张守光委员建议,引进国医大师团队来亳建工作室,提高我市中医力量,培养外向型人才,依托高校为乡镇定向培养中医人才,在社会广泛宣传,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吴军委员建议,在健康服务方面做一些项目开发,如在药膳、食疗等方面形成一定的标准,打造出一些大的品牌,线上线下结合做好销售。
怀凯委员建议,建设药膳产业文化形象综合展示中心,开设中高职院校药膳专业培训等规划,促进亳州药膳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梁西华委员建议,加强三轮车治理,助力文明城市建设。
郭德峰委员建议,创建文明城市规范治理不能一阵风,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张明委员建议,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不能减。
朱志伟委员建议,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李翔委员建议,规范养犬管理,落实部门责任。
王锋委员建议,继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时加装电梯工程,将其列入民生工程。
王丽委员建议,推行绿色低碳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自觉实行垃圾减量分类。
周明委员建议,相关部门要为政协委员搭建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工作的平台,加强普法教育进社区、进基层、进乡村,努力营造人人知法、人人守法的良好风尚。 (记者 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