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实施“六一战略”献良策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市两会上,与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实施‘六一战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而努力奋斗”,纷纷就如何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建言献策。

一都

发展中医药大健康养生产业 高水平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在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水平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围绕新目标、新部署,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为“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献实招、谋实策。

市人大代表张素勤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建成投用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省级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这必将为建设高水平的“世界中医药之都”,为亳州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市人大代表李宣衡表示,站在新发展阶段,我市将围绕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养生产业的产业链,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把握好项目准入关,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着力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密集、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企业落户亳州,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市政协委员李义说,在高水平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中,建议加大对中医、中医药等关注,加强医药行业配套设施建设。针对亳州中医药产业附加值较低等,建议加大对中医药提取等深加工等行业的关注和支持。

市政协委员姜晓东表示,高水平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应大力发展中医药配方颗粒产业,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可以满足现代人对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需求,解决煎药难问题。对此,“亳州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普遍占地比较大,厂房闲置比较多,可以进行一些产业和生产线的改造。建议我市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企业支持,推动中药饮片企业转型升级,为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助力。”姜晓东说。 (记者 赵琳琳)

一城

注重品牌培育 高定位建设“华夏酒城”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市将高定位建设“华夏酒城”。对此,与会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何看法?又有哪些建议呢?

“高定位建设‘华夏酒城’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亳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要事,这就需要通过强有力的举措高质量推进。”市人大代表李玉良表示,建设“华夏酒城”要增强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古井、徽酒等行业龙头优势,大力扶持中小白酒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品牌优势,支持白酒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持续扩大我市知名白酒品牌的影响力。“‘华夏酒城’的建设将带动乡村产业大发展,给乡村振兴带来强劲动力。”锁燕燕代表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建设‘华夏酒城’的过程中,要完善白酒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促进药酒融合、酒旅融合,做好酒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推动白酒产业集聚发展。未来药酒养生的理念将被植入药酒融合、酒旅融合发展中,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市政协委员侯怀奇认为,在促进药酒融合、酒旅融合方面,要积极融入养生元素,建议将亳州养生品牌培育融入“华夏酒城”建设当中,通过不断做大亳州养生品牌带动药酒生产制造行业发展,从而推动酒旅融合。

市政协委员陈子海说,我市酒企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抓住当前建设“华夏酒城”的大好机遇,不断深化对品牌的宣传培育,进一步提质增量、扩大知名度,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引进优秀人才,上马先进的生产设备,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做大做强酒产业。    (记者 刘景侠)

一区

推动合作共建 高质量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要大力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计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努力打造“36386”产业集群。要加强与沪苏浙园区对接合作,加快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亳州联动创新区和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强力抓好“双招双引”,纵深开展“四送一服”,不断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推动合作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就要通过制度空间的建构和优化,引导资本、产业等生产要素转移和集聚,打造新的发展增长极。”市政协委员、亳芜园区管委会企业发展促进局局长余萌青说,建议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财政、经信等部门配合,加强对合作共建的统筹推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机制,打造优质产业,拓宽合作模式,形成示范作用,打造我市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样板,以点带面助推我市各县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的承接与合作。

“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安徽重信众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李义说,我市要充分发挥中药材加工、文化旅游、白酒酿造、循环农业等产业优势,以绿色发展为政策导向,紧抓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机遇,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完善相关产业转移政策,切实做到“科学承接、绿色承接”,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围绕该项工作的下一步打算,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主任冯浩表示,要加强领导建机制,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抓好规划落实,实现“一核三区多元”错位协同发展;要细化方案抓分解,坚持“三严三实”“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加强工作调度,针对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及时督促整改,提高效率,全力推进高质量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目标任务的实现。  (记者 任雷)

一市

加强形象策划和品牌营销 高品质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品质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开发推广亳州养生等特色旅游产品。围绕这一战略内容,参加两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将把握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亳州资源优势,加强形象策划和品牌营销,吸引更多游客来亳旅游。

“过去五年,亳州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美誉度,都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亳州人,每当人们谈起亳州古城时,我都感觉很自豪。”市政协委员徐磊认为,亳州旅游业发展成效初显,老街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点众多,建议进一步加大景区创建工作,深入挖掘,联合争创亳州古城5A级旅游景区。

市人大代表徐柱建议,围绕特色小镇打造精品旅游,要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为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夯实人才基础。市政协委员刘勇认为,打造文化旅游强市离不开产业支撑。他建议政府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进行文创产品研发,让亳州特色文创产品走进景点、商超,带动旅游产业增收。

市人大代表徐玲玲认为,要结合乡村振兴、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紧盯高铁沿线城市市场,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构建养生健康旅游生态圈,把旅游打造成促进亳州发展的亮丽“名片”。(记者 张珍)

一基地

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打造“绿色亳农”品牌,推动“亳”字号农产品走出去。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一基地”建设建言献策,让更多“亳州味道”飘香长三角。

报告里说“培育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5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300亿元。”对此,市人大代表刘松年建议,要进一步细化扶持政策,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种植。

“大力扶持有能力的大户实施土地流转,优化农业转型,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市人大代表何彦说。

“要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提高粮食、蔬菜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市人大代表刘振海说。

“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市政协委员刘梅说。

报告指出,要拓展销售市场,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市政协委员盖国刚说:“农产品走出去,离不开一体化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推出‘冷链+中央厨房’模式,源头产地提供生鲜产品,确保农产品品质和口感,同时把三县一区所有农户种植产品基础信息录入平台,运用大数据对各县区、各乡镇农产品种植布局合理调整,防止单一农产品过量种植、产品过剩。”

市政协委员江许胜建议,充分发挥我市农业大市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推进蔬菜、畜禽、优质粮食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完善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和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记者 武景)

一中心

当好“桥头堡” 高能级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能级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这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市人大代表王伟说,亳州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又地处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亳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这几年,我市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商合杭高铁通车运行,亳州机场开工建设,三年后,亳州人民将要在家门口坐上飞机出行,交通的便利将会吸引更多人来亳投资兴业。”市人大代表梁建民认为。

报告中提出,以交通拓展空间,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内联外通交通骨架网络,融入更大经济圈。“未来五年,随着报告的逐项落实,亳州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彰显。亳州要发挥好‘桥头堡’的作用,辐射周边,协调发展,高能级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市政协委员翟海伟建议。

报告中提出,坚持生态宜居、产城融合,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城市;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品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环境留住人口,打造宜居城市生活环境,让更多人在亳安家定居;以文化提升内涵,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包容度和外向度……

“点赞!报告明确了亳州要抓什么、怎么抓,描绘了亳州未来的美好模样,这非常令人期待和向往,相信随着‘六一战略’的全面实施,随着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提速’,亳州人民的幸福感将更可持续。”市政协委员王亚楠说。(记者 汝平)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