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调解化纠纷 以法释理暖人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月11日,涡阳县某工艺品加工厂的黄某向邹某(聋哑人)支付了4300元劳动报酬,邹某的父亲连连向涡北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事情还得从2021年12月27日说起。当天,一名邹姓老人颤颤巍巍来到涡北司法所寻求帮助,司法所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详细询问了解情况。经询问得知,2021年5月1日,老人的儿子邹某来到某工艺品加工厂做搬运工,与老板黄某系雇佣关系,七月底在工资结算时,因工时天数有出入,老人不同意以3840元的报酬结算工资,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司法所所长杨尚京和调解员马聪在了解事实经过后,分别与双方进行交流,发现老人的诉求是希望能得到应有的工资,而黄某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原因是认为老人要的过高,超出支付范围。由于没有劳动合同和书面证据,双方各执一词,此事陷入僵局。

杨尚京和调解员马聪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定平衡双方的诉求是解决该纠纷的切入点,分别与两人进行沟通谈话,并认真耐心的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以及《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规定,并依据双方诉求和实际情况,建议双方各退一步,努力缩小分歧。经过近半个月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黄某于2022年1月11日向老人支付其儿子邹某劳动报酬4300元整。至此,该起劳动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涡北司法所通过以法释理的方式,努力及时化解群众的纠纷,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为辖区的和谐稳定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作者:马子中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