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医疗是民生之需。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艳玲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关于提升紧密型县区医共体建设水平的建议”。
龚艳玲说,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两年以来取得一定成效,但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她建议,要完善制度机制,实现有序竞争。要制定建设的目标、措施和标准,明确医共体牵头单位的主体责任、“龙头”作用和利益分配机制,统筹规划医共体配套设施建设,尽量做到医共体各项基础设施相互配套,整体提升。同时,出台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到一线的优厚待遇政策、职称评定办法等措施,带动医共体内各医院整体提高医疗水平。
龚艳玲建议,要整合医疗资源,打通共享通道。省级主管部门要统一规划,在信息化设计、建设、审批、互联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支出浪费。要统筹医保基金,发挥杠杆作用。一方面加快医疗保障监督能力建设,从源头上控制医保基金支出,守好人民群众“救命钱”;另一方面完善紧密型医共体医保支付改革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到位,强化医共体内部管理,促进医共体医院主动控费,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龚艳玲建议,要建设特色科室,实现错位发展。医共体牵头医院要统筹考虑各成员医院特色,实现医共体内部全面发展、优势互补,做到基本病症不出医共体。省、市、县三级均要设立专项资金,明确建设目标,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医共体内部特色科室建设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和项目资金倾斜。
龚艳玲建议,要构建医疗体系,防、治融合发展。省级要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与医保基金包干使用政策。要落实“预防为主”的医防融合政策,做实健康管理,促进医保基金少支出。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医保政策支持力度,充分挖掘利用中医药传统文化资源在“治未病”方面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