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用力描绘民生幸福新蓝图

《亳州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解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发展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事业;构建具有亳州特色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近日,《亳州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发布,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增强困难群众发展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育发展社会力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要支撑点,以补齐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为切入点,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程,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更加优质高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

《规划》指出,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出台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对不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和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另外,我市将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采取“单人户”纳入低保等措施予以保障。

提高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拓展核对系统数据对接范围,加强核对系统与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联通,形成无缝衔接、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机制。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建设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整合社会救助数据信息,推进社会救助网上办理,并逐步向移动端延伸,通过微信公众号、“皖事通”APP等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的申请、办理、查询服务。

发展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事业

《规划》明确,完善孤儿保障机制。建立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相关社会福利标准相衔接。深入推进现有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养、治、教、康、安”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融合发展的区域儿童福利机构。推动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入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规范家庭收养,依法开展收养评估。

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行动。继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严格落实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配备及新任职培训“两个全覆盖”。夯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四位一体”的救助保护机制基础。定期开展农村留守妇女核查,精准掌握留守妇女信息。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指导乡镇(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或工作专干,指导和支持社区(村)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岗位。

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

《规划》指出,要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严格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按照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置问题。大力培育专业化的品牌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鼓励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有序推进社会化运营。提高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稳步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推动到2025年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

深化医养康养结合。深化农村敬老院“托管+医养”模式改革,探索适应改革要求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探索适应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投入机制。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推进社会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鼓励公立中医医院以品牌、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兴办多种所有制性质的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等机构。建设中医药健康养老基地,推动中医药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推动中医药康复医疗、养生保健治未病理念和技术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探索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深化农村敬老院集成改革,将农村敬老院转型为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支持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利用闲置床位,重点向农村高龄、失能失智等老年群体提供养老服务,到2022年实现每个县(区)至少有1个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料机构。

《规划》还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慈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加快发展;具有亳州特色的社会组织体系健康有序发展;专项社会服务体系提质升级。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