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亳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慧芳: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今年的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亳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慧芳提出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提案”。

张慧芳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多来,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搭建了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各地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机制,围绕乡村振兴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积极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着力解决的课题。

张慧芳建议,要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坚决克服等待观望、松劲懈怠思想,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要健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强调度通报和考核评比。加强各级农办力量,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好各级农办具体协调、调度推进的参谋部作用。尽快明确农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的部门职能。持续压实各相关部门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构建上下一体、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

张慧芳建议,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引导家庭重视家训家规,传承良好家风,重塑乡风文明,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提振精气神,消除存在于农民中的“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光荣、好吃懒做可耻的思想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引擎。       (夏治斌 记者 汝平)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