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结·春节】亳州剪纸艺术家巧手剪“虎”迎新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月24日上午,72岁的剪纸艺术家王炳华戴着一副老花镜,飞剪自如,一张红纸在老人手中经那么几剪,一幅剪纸作品便呈现在眼前。

王炳华、杜娟夫妇展示他们的剪纸作品。

“这样对称的图形比较好剪,比较复杂的图形还要用上刻刀,完成一幅作品要一天时间。”王炳华说。

虎年就要到了,王炳华与老伴儿杜娟设计了许多虎主题的剪纸图案。杜娟拿出夫妻俩已经完成的几幅作品展示给记者看。“这下面是只大老虎,上面是只小老虎,小老虎两侧是两只喜鹊。”杜娟说,这幅作品叫“虎娃迎春”。

此外还有寅虎报春、双虎迎春等,杜娟还设计了一个立体的剪纸,记者看到,这是一个“春”字,春字下端的“日”字被替换成了一个小虎头,剪纸可以立在桌面上。“这个剪纸还可以用线串着,挂起来,也很好看。”杜娟说。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贴窗花是我国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王炳华说这幅作品叫“虎娃迎春”。

王炳华说,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春节时,人们会根据当年的生肖剪窗花,一般在年二十九或年三十时粘贴。

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炳华每年年前都会带领他的学生们到乡镇赠送剪纸。“老乡们看到我们的剪纸都很喜欢,一会儿工夫就全抢光了,看到他们贴在自家窗户上的窗花,我们心里也高兴。”王炳华说。

王炳华和妻子每年春节还会将自己剪的窗花送给邻居和亲朋好友。“大家喜欢,我们也很乐意赠予。”王炳华说,他常年免费做剪纸培训,寒假期间还有很多教师来跟他们夫妻俩学习剪纸,学会后教给他们的学生们,“非遗需要传承,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记者:曾莹莹 见习记者:丁圆 吴婉瑜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