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忆中过年的甜,藏在这口面糖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面糖

多年来,说起亳州的孩子们在过年最爱吃的零食,非面糖莫属。每年过了腊八,家里的老人开始准备年货,面糖是必备的年货之一。每当春节来临,欢声笑语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点心,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打开薄薄的包装纸,拿起面糖放入嘴中,层次清晰、绵甜可口,芝麻和桂花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开……

在市区白布大街,有一家祖传果子铺,店铺老板名叫马玉坤,果子铺传到马玉坤这一辈时已有百年之久。早晨八点,店内就开始熬煮着做面糖要用的糖浆,淡淡的甜味缓缓弥漫散开。

面糖的做法很是讲究,首先要把面蒸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入芝麻、白糖和桂花,一起打碎磨成粉状。用熬制好的麦芽糖做外衣,将调好的“面儿”铺在上面,用木条轧平后再叠一次糖。这个过程需要反复多遍地操作,最后切成合适的大小,进行包装。虽然手中面糖的厚度只有两三厘米,内里却是许多层,每一层都薄如纸片,一层一酥甜。

“只有冬天才能吃到面糖,其余季节想吃都买不到。”马师傅说,因为如果气温不够低,麦芽糖凝固不了,也就做不成面糖,所以过年时吃面糖才显得更有“年味儿”。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