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2月份应急预警提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气候概况

我市2月常年平均(1991-2020年)降水量26.8毫米。历年2月降水量最多的是198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4.2毫米,较常年偏多1.8倍;最少的是1977年,全市无降水。2月常年平均气温4.6℃。2月平均气温最高是2007年,全市平均气温7.6℃,异常偏高3℃;平均气温最低是1964年和1969年,全市平均气温-3.6℃,异常偏低8.2℃。

二、趋势预测

预计2月全市雨雪量较常年偏少4~6成,发生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正常或略偏低。极端最低气温-5.0~-7.0℃。月内有3次较为明显的冷空气过程,分别出现在上旬中期(5-7日)、中旬前期(13-15日)和下旬前期(21-23日)。

三、预警提示

(一)安全生产方面

一是预防火灾事故。冬春季节风干物燥,叠加春节祭祀活动影响,火灾事故易发。特别是商贸市场、宾馆酒店、大型娱乐场、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因电气设备及线路老化、用火不慎、建设工程内外墙体施工和违规动火等极易引起火灾。要加大对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地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坚决查封生产车间、仓库、宿舍混合在一起的“三合一场所”。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开展节前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消防通道畅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和区域内,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携带、燃放烟花爆竹制品行为。

二是预防交通事故。春运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是雾天、雪天等恶劣天气的高发期。交通出行面临人员车辆增加、能见度底、路面湿滑、恶劣天气、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等不利影响。交通管理部门及公众要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工作;要针对重点源头企业、重点车辆和驾驶人等开展隐患排查,整体联动防范源头风险;要科学组织交通,做好交通预判和应急预案,加强对重点路段的监管,提前预置警力到交通拥堵路段;要精心部署,强抓路面管控,严查酒驾、醉驾同时,严查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超员超载、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加强渡口、船只管理,严禁非法载客,确保水上安全;要加强农村道路管理,切实守住春节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底线。

三是落实复工复产防范。节后复工复产时段属于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易发高发时期。各级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克服“假期综合症”等不利因素影响,制定可行的复工复产方案。要加强检维修作业管理,严格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专人监护,加强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风险管控,有效防范使用危化品引发的各类事故;严防建筑施工行业盲目施工、任意提前拆模、追赶工期引发的安全事故;施工作业时必须将积水或积雪清除,采取防滑措施,做好工器具的固定、防掉落措施,并佩戴好劳防用品;要做好春运返城群众的安全保障工作。

四是预防触电事故。加强对临时线路、生产和作业现场用电设备设施的管理和检查,及时消除电气设备破损、裸露、老化等风险,清理乱拉乱接、保护设施与设备不匹配等违章用电现场,重点检查要害部位的变压器、电机、铁壳开关、配电箱、绝缘保护等装置。

五是预防燃气事故。紧盯燃气经营、储存、充装、运输、使用等全过程各环节,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使用燃气的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因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应关闭好燃气管道阀门,防止软管被鼠害发生燃气泄漏。

六是预防其他事故。加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气体使用安全管理,落实有关通风换气和配置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等安全防范措施。严禁进入未经空气检测合格的封闭空间。各县区、部门、企业要做好节日和复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大排查大整治,有效防范各类事故。

(二)防灾减灾方面

一是注意低温冻害。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配齐配足各类生活物资,及时开展救灾救助工作。加强水、电、气等正常供应,抓好粮、油、肉、蛋、菜、奶等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调运。加大对农业生产和抗灾指导力度,做好在田作物、蔬菜大棚、畜禽养殖和水利工程设施防御雨雪冰冻灾害工作。

二是注意防寒保暖。防范强降温对人体健康和疫情防控的不利影响,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燃气时谨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扶助,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御寒物资。加强农业、畜牧业等防寒防冻工作。

三是注意森林防火。切实加强火源控制,加大力度惩处私自烧荒等违法行为,及时劝阻林内吸烟、烧纸、焚香、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管理,加强防火巡查,加大违规用火查处力度,从严从重从快处罚违规用火行为。

(三)值班值守方面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重要岗位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按照规定上报突发事件信息,严禁发生迟报、漏报、误报和瞒报现象。同时,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应急处置不力,迟报、漏报和瞒报的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