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吞云吐雾“呛”了文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共场所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根据规定,医院、学校、商场、车站、加油站等场所都属于禁烟区域,市民不得在此吸烟。公共场所禁烟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公共场所发现,很多市民的禁烟自觉意识明显提高,但少数地方仍有市民吞云吐雾,无视“禁烟令”。

缤纷城商场内一花盆成了“烟灰缸”

车站内无人抽烟

1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高铁亳州南站。在车站进站口外,一名男子在抽烟,准备进入车站时,他猛吸几口后主动将烟头灭掉,“进车站肯定不能吸烟,不仅不安全,而且也不文明,再说了,现在还是疫情期间,进入车站要戴口罩,为了自身安全,也不能把口罩摘下来去吸烟啊!”

在该男子进了车站后,记者在入口处观察了十多分钟,并未看到有顾客将点燃的烟带进车站。

随后记者来到附近的亳州汽车南站,车站醒目位置都贴有“禁止吸烟”的标识。候车厅的人并不多,大家都戴着口罩,没有看到有人吸烟。

“我烟瘾其实也比较大,但是在车站内从来不会吸烟,车站有工作人员制止,大家都不吸,我也不好意思吸了。在公共场所吸烟确实也不文明。”在候车室等待上车的一名男子说。

花盆变成“烟灰缸”

2月5日晚上,记者来到亳州高新区万达广场,从一楼逛到二楼,并未发现有一边吸烟一边逛商场的顾客。记者看到,商场每层都设置有吸烟区,用玻璃墙围住,里面设置有烟蒂收集桶。

“想吸烟的话,就在这里吸完再出去,在商场里面当然不能吸烟,影响别人购物,还不文明。商场那么多人,手里拿着烟,万一碰到别人的衣服啥的,也不好。”市民郑先生表示。

但是在商场三楼的一些餐厅,记者却看到了不文明的行为。

春节假期,万达广场三楼的餐厅都非常火爆,在一家餐厅,记者看到,一名男子一边抽烟一边和身边的人开心地聊天,而其对面就坐着两个小朋友。在另一家餐厅,记者也看到多名男子在吃饭期间点上了烟。

2月6日上午,记者又来到亳州高新区汤王大道南段的缤纷城,在商场一楼,记者看到柱子上、电梯旁都贴有“禁止吸烟”的标识。一名男子在靠近公厕的墙边一手拿着烟一手拿着烟盒,一边吸烟一边跟身边的男子聊天,一根烟吸完,他径直走向前方的一盆绿植,竟将手中的烟头摁在了花盆里,随后又点燃了一支烟。

记者走近花盆一看,发现花盆里不止一根烟蒂,还有很多烟灰,看来这个花盆已经成了这些吸烟者的“烟灰缸”了。

被动吸烟危害大

走访中,市民表示,除了餐厅,在电梯这种封闭的空间抽烟的行为也是让他们非常反感的。

“最怕带着孩子的时候,电梯里有人吸烟。”家住市区鲁班紫荆花园小区的居民杨女士说,被动吸烟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就连大人闻到烟味都觉得胸口闷、难受,何况孩子呢?”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报告指出,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2018年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5%。我国每年100多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

《报告》重点更新了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流行情况及危害健康的证据,特别是与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四大慢病”的关系。《报告》还指出,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同样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儿童哮喘、肺癌、冠心病等,二手烟暴露并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短时间暴露于二手烟之中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排风扇、空调等通风装置存在也无法完全避免非吸烟者吸入二手烟。室内完全禁止吸烟是避免二手烟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

在此,我市多位专业人士提醒广大市民,尽量远离烟草,吸烟的朋友最好把烟戒掉。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获益,并且越早戒烟越好。

违规吸烟要处罚

那么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是否有相关法律条例约束呢?

记者了解到,2015年,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要求,市卫生计生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亳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管理规定》,该规定已于2015年10月26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自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亳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管理规定》规定,本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但并无处罚或处理措施。

安徽谷水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王玉彬表示,全国范围内,室外公共场所吸烟不违法;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区吸烟违法,但目前仅在高铁或在飞机等场所吸烟有处罚措施。

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公共场所吸烟尽管是一小部分人存在的陋习,却影响了整个群体的文明形象,更危害到了他人的健康。希望吸烟者能提高公共意识,做到不在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区域吸烟,其他市民则要增强意识,向违反禁烟令的人说不。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管理处罚力度,制定更细更具体的规定,为公共场所禁烟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