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千金”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直呼其名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就有了像令尊、令郎、令爱等的敬称。通常,讲究的人家,在提到人家女儿时,即便她是一个小户人家的小家碧玉,也会很客气得称为小姐,甚至千金小姐。这里为什么要加一个前缀词“千金”呢,这“千金”又是什么来头呢。

“千金”一词最初与女子沾上边的,跟早期历史上周时幽王的那个著名的“烽火戏诸侯”有关。

相传周幽王得到一个美人,名叫褒姒。人倒是美得不可方物,就是不会笑,时称冰雪美人。为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都未能如愿,很苦恼。后来,他身边有个叫虢石父的,为他献上一计,这就是贻笑万年的骊山烽火戏诸侯。

虢石父让周幽王携带美人先登上骊山,然后点燃烽火。当时可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通讯条件,所以传递消息就只能靠驿卒快马加鞭,或者高台点燃烽火,依此往下传递。本来点燃烽火的目的,是为了向各地传递战事、叛乱等紧急情况,无事,且不可随便点燃。于是这就犯了一个大忌,烽火一点,狼烟四起,各路诸侯就知道王室有难,按事先周王室与各地诸侯们的约定,必须立即携带武器辎重,马不停蹄前来勤王。

等到各路诸侯风尘仆仆浩浩荡荡赶到,哪里有什么吃紧的战事,原来不过是幽王只为博美人一笑,戏耍大家罢了。于是大家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去。冰美人褒姒见状,觉得平时威风凛凛高高在上的诸侯们,原来是这般的胆小如鼠,这般的容易受骗上当,顿觉可笑之极,不禁嘴角轻扯,粲然一笑。

终见美人一笑,周幽王欢喜不尽。立马就赏了虢石父金千金。于是,“千金”就与美人一笑扯上了关系。

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一些大户人家的女儿通常被称为了“千金小姐”。小姐?是一种尊称,可以理解,但是前面加的这“千金”二字又是何意呢?原来这里面也同样是有着典故。

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在古代,“金”是指一种货币。秦汉时期,“金”指的是黄铜,千金当时是指很多由黄铜制成的钱。古时黄铜金贵,“一金”难求,更何况“千金”,就更是?“贵重难得”。这里不禁让我们想起诗仙李太白那首著名的诗词《将进酒》,该诗里就有过这样的“千金”一词出现。诗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中所说的“千金裘”是指贵重华美的服饰,意在说明诗作者豪放洒脱,视金钱为无物,即使那么多珍贵的东西,也抵不上一壶浊酒。

这是“千金”被用来代指物品,借指物品金贵。“千金”一词还被用来称呼人,甚至男人,同样借指人才难得。据说南朝梁时司徒谢肋,相传他10岁便能诗善文,并行文如流水。一日谢肋与其父谢庄游山之时,挥笔成章,文不加点。同行的宰相王景文见了称赞不已,冠以神童的称号。谢庄听了,有儿若此甚是得意,于是脱口感言:“他真是我家千金啊。”意思是此子真是我家的千金宝贝啊。从此以后,凡是才华横溢的男子便都被称为“千金”。它不但是指人才难得,还有形容人金贵的意思。

“千金”后来演变成代指有身份的小姐,则始于元杂剧《薛仁贵》。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它们是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文化特色。元杂剧因多贴近老百姓的市井生活,更为全社会所喜闻乐见。杂剧《薛仁贵》中,开始称官宦人家的女儿为“千金小姐”,这一方面是尊重,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羡慕的成分在里边。之后的很多明清小说剧本里,也约定俗成地跟着称官宦世家的女儿为“千金小姐”。从此“千金”一词,从曾经是对男孩人才难得的嘉许,慢慢地就演变成了富贵人家以至普通人家女孩儿的代名词了。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