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载歌载舞,那边爱心义诊......3月5日上午,亳州高新区世纪花园小区广场上热闹非凡,亳州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正在这里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听说这个中药香囊有助睡眠,我要了一个,回去试试。”中药养生展台前挤满了人,71岁的居民田成才终于领到了一个,乐滋滋的看演出去了。
“很好!很好!”说起这个活动,小区居民陈兰英连连点赞,“我还测了血压、血糖,都正常,这下我就放心了。”
让居民们点赞的背后,是团队人员的用心付出。“早上8点多我们就到达现场,给居民提供推拿按摩、心肺复苏知识讲解、演示等服务。今天上午共按摩了30多个居民,他们的反映都很好。”亳州学院体育系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张洁志说。
亳州学院团委书记徐建中告诉记者,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峰纪念日,也是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亳州学院组织10个院系的1000余名志愿者,为世纪花园等小区居民服务。活动包括政策宣讲、小家电维修、爱心义诊、中药养生、非遗文化传承等10个项目。
徐建中接着说,今年以来,学院团委主动与学校周边的小区对接,10个院系的10个实践团队对接10个小区,团队利用周末或其他空闲时间,到小区开展结对子志愿服务,这也是亳州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活动新增的一项内容。“我们还将积极与周边的乡镇对接,10个实践团队将利用闲暇时间到乡下去,送政策宣讲、送科技、送文化等等,为农村居民服务,为乡村振兴助力。”
亳州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迎春介绍,亳州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在社会上发挥了较好的标杆和标范作用。今年,亳州学院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将组织学生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国家战略全局。
据悉,亳州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立于2017年6月,团队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采取“社会实践+互联网”模式,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普法和科普宣传、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方面,先后组建了71支实践分队,共6000余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累计志愿服务684000小时左右。
团队活动开展以来,亳州学院广大学子不惧困难,不畏艰辛,奔赴全省各地开展“三下乡”活动,用行动传递青年学子的声音,在实践中吹响奋斗担当的铿锵号角。累计开展党史理论宣讲35场次,教育关爱留守儿童420余人,慰问帮助孤寡老人310余人,拜访退伍老兵和老党员210余人,填写调查问卷6300余份,助力10余个美好乡村文化建设,给30余名药农送去中药材种植的技术。
亳州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组织全校青年学子,践行当代青年的政治担当,实施三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百千万”工程,遴选100名优秀学生党员,制作1000节优秀微课,影响数万名师生,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打造非遗创新工程。亳州学院依托地方厚重的文化资源,积极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成立亳文化研究中心,组建学生表演队,开展文艺表演,推进地方非遗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增进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打造产教融合工程。亳州学院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通过送技术、送知识等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在近5年的社会实践中,亳州学院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风情”,用笔触传递“乡村声音”,用朝气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了由“有所学”向“有所为”的跨越,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了青春之歌。
记者:汝平 通讯员:时楠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