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保委发布315消费警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

围绕今年中消协发布的

“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

市消保委发布2022年315消费警示

一、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实现更有保障消费公平

预付消费要谨慎,防范跑路退款难。消费者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慎重,核实经营者的注册信息。涉及零售业、餐饮住宿、居民服务业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要查验发卡企业是否在商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签订协议时查看合同有无不公平条款,尤其是谨慎办理大额预付消费卡。

双减政策就是好,审慎报班签合同。要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审慎选择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重点注意培训内容、师资、课时、收费标准、收费方式、退费处理等内容。同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相关精神,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费用,如果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培训费用,消费者可以拒绝。

家装合同防违约,分段付款细甄别。消费者选择家装服务时,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选择信誉好的正规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一定要注意看清合同内容是否翔实,对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要予以拒绝,建议首付款控制在20%以内,选择根据施工进度分期付款。

二、积极引导“科技向善”,实现更深层次消费公平

信息收集须依法,重视预防不泄露。消费者消费时对于需要留下个人信息需慎重,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可疑的App;对涉嫌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App,要拒绝使用并投诉举报。依照《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未经消费者允许推送商业信息和广告宣传行为涉嫌违法。

直播购物留凭证,理性消费不盲从。谨慎选择正规平台和渠道,详细了解产品质量价格等情况。不要相信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不被明显低价所误导,下单前了解清楚商品的质量、功能、效果及价格等情况,切勿盲目跟风购买。鉴于网络和电视购物相关信息删除后恢复难,消费者购买时应及时保留相关原始记录(如该产品直播时的广告宣传、商家承诺内容、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物流信息等),产生纠纷时,及时向经营者当地有关部门投诉维权。

三、强化特殊群体保护,实现更深层次消费公平

老年保健多警惕,不实承诺莫轻信。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惕,牢记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正确识别“蓝帽子”标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核查保健品企业及产品信息。

儿童玩具重安全,危险因素须警惕。家长们选择儿童玩具时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3C认证标志的玩具,增强安全意识防患未然,发生意外伤害及时就医,保存凭证及时投诉。

四、践行绿色低碳消费,实现更可持续消费公平

食用金箔有风险,奢靡拜金需抵制。金箔不是食品添加剂,更不属于食品原料,在食品中使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一些伪劣金箔甚至可能含有其他重金属或污染物,消费者应当共同抵制这种有违良好社会风气的奢靡享乐、拜金主义的做法。

拒绝白色污染物,绿色消费护环境。广大消费者要共同行动起来,拎起布袋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不用或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树立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理念。

记者:李鹏 通讯员:肖玉娜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