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脱贫户办家庭农场: 政策帮一把 生活美如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利辛县孙庙乡和谐村李国的盛捷家庭农场,春季草莓正在上市,李国的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李国,利辛县孙庙乡和谐村庙李建档立卡脱贫户。在国家政策和帮扶下,已顺利脱贫,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经政策宣传,李国萌生了发展产业的想法。

但是,想要发展产业,自己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资金、三没有销路,发展哪种产业让李国有些望而却步。村干部上门对李国进行谈心,解除李国的心头顾虑。

通过村干部上门宣传讲解,将李国的疑虑全部打消。李国注册了“利辛县盛捷家庭农场”,村干部帮助其土地流转120亩,基础准备工作都已完成。

可是,因李国本身文化程序不高,第一年发展养泥鳅产业让他栽了跟头。村干部、孙庙乡农林水综合服务站的同志一起找到李国,一方面给予李国信心,不要放弃;另一方面也向李国讲解技术,以及本地适应发展的产业。

这一次李国详细地考察了哪些产业适宜本地发展,力求稳定收成。经过不懈努力,在发展红薯种植、蔬菜种植的基础上,李国渐渐摸到门路,经济效益也在缓慢提升。

为了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李国找到村干部和乡干部向他们诉说苦恼,请他们给予合理化建议。经过沟通,李国把种植大棚草莓

放在了心上。李国采取小规模试验积累经验。

李国这次试验的大棚草莓得到成功,特地邀请乡村干部到他的大棚进行参观。在草莓上市初期,量不大,一天产量约50斤,后期陆续成熟,预计总产量可达5000斤,年增收十万余元。”李国还向我们表达了他的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将要扩大种植规模,发展不同品种的草莓,让自己的家庭农场多元化,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在销售方面,李国通过与孙庙乡电商服务中心沟通,坚持多线销售,线上、线下销售同时进行。

李国表示:“对一些想在家发展产业的人,我将亳无保留地传授经验,有人到我的家庭农场务工就业,我也会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这一次成功的草莓种植经验,给了李国一针强心剂。

草莓红,生活也红。利辛县孙庙乡政府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回家创业、建设家乡。

通讯员:周晓琪 罗来飞 李凤兰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