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三轮车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侯莉,随着安徽援沪医疗队蒙城专班来到奉贤区古华社区,为这里的居民采集核酸。在那里,她和队员们每天乘着一辆三轮车穿梭在各个楼栋,车夫是一位操着带有上海口音普通话的年轻人。然而过了多日,她才知道这位细心周到照顾她们的三轮车夫就是古华社区的党委书记周治东。

古华社区党委书记周治东与安徽援沪医疗队蒙城专班的医护人员们

连日来,每天一大早,侯莉远远就能看见那辆熟悉的蓝色三轮车停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古华社区居委会的门口。三轮车夫是一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年轻人,他是来接她们去给居民采集核酸的。侯莉说,由于平常大家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并没有看清过他的样貌,只能看到镜片后那双微笑的眼睛。

“他平常话不多,但远远地见了我们,就立刻跳下三轮车热情地招呼‘快上车,医生!’”侯莉说,三轮车夫用带着上海味的普通话细心地提醒她们坐好,等她们坐上车,他就稳稳地载着她们奔赴工作的地方。

三轮车的后斗里摆着一张桌子和两条板凳,这就是医护人员们的简易工作台。三轮车方便在楼栋之间穿梭,采完一栋可以迅速转场下一栋,既可以保持二米距离避免交叉感染,又提高了采集效率。

“我们工作的时候,他就坐在车上,安静地等着我们。”侯莉说,有时志愿者的扫码机操作不好,他就下来帮忙,偶尔有居民排队的距离近了,他就及时地提示保持2米线。到了中午,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非常热,他就细心地把三轮车推到树荫下。

“每天任务结束,他都会关心地问‘渴了吧,医生?’不等我们说话,就把我们送到了居委会,那里工作人员早早就准备了各种饮品。”侯莉说。

4月8日,侯莉和队员们顺利完成任务后,三轮车载着她们返回古华社区,途中她和当地的工作人员小吴闲聊:“古华的费书记、徐书记经常联系,就是这个周书记只是电话联系过,没见过本人!”

一旁的小吴一听,大笑起来。“侯医生,这就是我们古华社区的党委书记周治东啊!”他指着开三轮车的师傅说道。周治东也呵呵地笑了。

“原来这几天是周书记一直当着三轮车夫,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的低调与朴实,以及对我们的悉心照顾,让我们非常感动。”侯莉说。

记者:曾莹莹 通讯员:邓克明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