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蔓打叉是保留主蔓和一条生长健壮的侧蔓,剩下的侧蔓必须全部去掉,等一段时间再按照这种方法打一次,这种打叉方法整枝座果率会提高,产量也会有所增加。”4月13日,阳光村村民秦雪一边给西瓜苗打叉,一边说道。
眼下,正是春耕好时节。在利辛县孙庙乡程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果大棚里面,阳光村村民秦雪和其他人正在给西瓜苗打叉、施肥。
“从目前的长势来看,这一亩地亩产能达到一万多斤,按照以往的市场规律,今年这些大棚的收益预计可达到30万元左右。种完西瓜还可以再种一茬红薯。”秦雪对笔者说道。秦雪是孙庙乡阳光村最大的大棚西瓜种植户,今年她承包了350亩地,在她精心的管护下目前西瓜苗长势稳定,5月初第一批西瓜就能成熟。
在孙庙乡阳光村程粉坊自然庄,放眼望去,周边的1000余亩土地都用作经济作物种植,有10余户种植户在此发展特色种植,他们从程建专业种植合作社租用土地,发展种植经济。经过仔细询问了解到,过去,阳光村的种植模式单一、规模小、渠道少,在乡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引导下,和村支部书记程建的带动下,村里面10余户种植由单打独斗模式变成抱团发展。
“之前我们散户发展种植,不好流转土地,而且也很难克服资金、项目和技术等问题,现在直接和程建书记联系,租用他的土地,跟他一起发展特色种植,我们也有微信群,一起交流蔬果种植、管理、销售方面的经验,有时候遇到困难在群里面反馈,很快就能得到解决。”阳光村的种植户周芳丽说道。“我们今年决定在大棚里尝试采用新的种植技术,这样生产出来的西瓜会更大,味道更甜。”
“通过去金华、苏州、阜阳等地的学习交流,同样是一棚西瓜,我们每棚能多产500斤左右,每亩能多增收400元。”程建介绍道,今年他们决定全部采用学习的新种植技术,同时,他也经常与外面的种植大户保持联系,经常带着村里面的干部和群众去阜阳、温州、苏州等地方参观学习,遇到好的种植项目,有发展意愿的则共同出资引进。今年,他和村民决定从外地,引进羊肚菌,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中。
近年来,该乡坚持生态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积极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打造强村富民特色种植产业,并且改变过去的零、小、散、乱的局面,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带动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特色种植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该乡累计成立20多个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000余村民从事经济作物种植销售。
“农村要发展,村民要增收,产业是关键。大棚蔬果种植风险低、效益高,下一步,我们继续立足全乡实际,拓宽思路,将利用70亩集体土地,建设两个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带动当地更多村民种植特色蔬菜,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鼓起群众‘ 钱袋子’。”孙庙乡党委书记孙同奎说道。
(作者:张海龙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