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电动三轮车 让生活更美好——一论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治理工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市正在开展的市区电动三轮车治理,是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减少道路安全隐患的重要举措,也是畅通城市“毛细血管”、提升城市“气质”的重要保障,符合亳州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治理电动三轮车是保障交通安全、守护美好生活的需要。电动三轮车以“方便”的名义,在市区大行其道,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闯红灯、抢占车道、逆向行驶、乱停乱放等交通“乱象”层出。2019年以来,电动三轮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共10274起,致5438人伤亡,约占城区全部交通安全事故的70%以上。电动三轮车这个所谓出行“利器”成为公共交通的“痛点”。而一个个安全事故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剧。所谓的“方便”,在事故发生后的痛苦和悔恨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社会各界对治理电动三轮车的呼声日益强烈。治理电动三轮车,是群众所盼,正当其时。

治理电动三轮车是疏解交通拥堵、营造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来,我市电动三轮车数量激增,数据显示,仅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数量就已超过17万辆,被市民甚至外地客商调侃为“三轮车之都”。由于电三轮体积过大,不但占用非机动车道路,还时常延伸到机动车道,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上下学高峰期,部分路段连骑自行车都无法正常通行,市民可谓“堵不堪言”。电三轮车造成的城市拥堵,成为困扰市民的一大顽疾。治理电动三轮车是民心所向,正当其时。

治理电动三轮车是推进城市发展、提升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一座城市而言,交通承载着人们的出行,串联着人们的生活,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公交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带来的不仅是市民生活上的便捷从容,更诠释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民本情怀。我市正在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其中就包括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这更是要求亳州要大力发展便捷、畅通、安全、绿色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引领城市发展,凝聚城市活力。治理电动三轮车,是发展所需,正当其时。

民之所向,政之所往。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要综合考量方方面面的因素,尽量做到兼顾各种利益,这也是政策能够制定实施的重要保障。搭建投用电动三轮车交易平台,发放免费公交卡,优化增设公交路线……一项项治理举措充分考虑了广大市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治理工作的温度和力度。

电动三轮车治理是关乎亳州城市健康发展的大事,需要每一个亳州人的努力。我们相信,广大市民一定能够积极响应、支持、参与到电动三轮车治理中,为营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建设安全顺畅、整洁规范、文明有序、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美好亳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亳州晚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