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一句“谢谢侬”,让蒙城“大白”倍感温暖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谢谢你们!谢谢!”“谢谢,你们大老远来支援我们!”“你们辛苦了!谢谢!”……这是侯莉来到上海奉贤后,听到的最多的上海话了。作为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侯莉随着蒙城的医疗支援队来到了上海奉贤区,负责为古华社区的居民核酸采集,每次工作时,都会收到各种感谢的话。

4月13日,侯莉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对核酸涉及阳性的楼道进行采样。一大早,她就来到了工作的地方。社区的志愿者已经组织一栋楼的居民有序地排好队。经过几天的核酸采集工作,社区干部、志愿者、居民和医疗队员们已经配合的十分默契。

这是个老旧小区,人员密集,要求做到采样的全覆盖,无死角。忙碌了一上午,侯莉和同事们来到最后一栋居民楼,她看到远远走来一位阿姨,身材微胖。阿姨走到她跟前,没有立刻摘掉口罩,而是对着侯莉深深地鞠了一躬,才缓缓地摘下口罩,努力把嘴巴张大。采样完毕,她戴上口罩。“按常理,我以为她就该转身离开了,可她并没有走,而是停在原处,对着我说‘太感谢!太感谢!你们大老远从安徽来支援我们,你们辛苦了!辛苦了!真的谢谢你们哦!’”侯莉说,这位阿姨说的每一个字都透过防护服,清晰地穿入她的耳朵里,落进她的心里,那种语气就像是自己的亲人,让她顿时红了眼眶。

“我不过是做了我该做的工作而已,却收获了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善意和温暖,觉得特别感动。”侯莉说。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上海的物资供应有点紧张,可医疗队餐餐正常,有饭、有菜、有肉,晚上还会有一个水果,一杯牛奶,或是一个糕点。“来了这些天,每顿饭都不含糊。还记得清明节那天,酒店更是贴心地送来了青团,不然,我真忘了这个假期。”侯莉说,前两天,奉贤区南桥镇商会还为她们送去了好几箱换季衣服,“因为我们来的时候还是春寒料峭,加上时间紧,没有来得及准备更多的衣物”。

来自家乡的关怀也没有缺少。侯莉所在的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给她们准备了宽松的洗手衣,让第二批“援沪”的同事千里迢迢的从家乡捎来。

“此时此刻,上海人和蒙城人,不就是亲人吗?在这个家里,无论哪里有了困难,大家都是合力而上,全力以赴。相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灾难,我们最终都会赢得胜利。”侯莉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