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要转到“点子”上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月7日,亳州晚报一版刊发了《“就业红娘”牵线 岗位精准匹配》一文,围绕市人社部门着力改作风促进万余返乡人员留亳就业进行了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要求,以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为突破口,用实际行动书写转作风的答卷。我市人社部门则把促进返乡人员留亳就业工作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举措、作为“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利用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系统等平台,为企业招工和群众求职牵线搭桥,促成了招工用工的精准对接,一举缓解了群众求职难、企业招工难问题,受到企业和群众的一致称赞。

转作风不是一句空口号,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落实。当前,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的压力空前。而群众就业关乎万千家庭的生活,企业缺工则直接影响生产,关乎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两者密切相连。如何打破信息沟通的壁垒,实现企业用工和群众求职的无缝对接?我市人社部门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我市人社部门以此为契机转作风,主动组织人社力量走出去,把企业用工信息送到群众手中,同时借助大数据归集务工人员信息,通过企业招工信息与务工人员信息的数据比对让双方精准“配对”,既缓解了企业缺工的难题,又让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287场次,累计提供招聘岗位12.4万个;组织召开“亳州老乡 请您回家”返乡创业恳谈会1358场次,共计2.9万人次参加;春节期间全市共摸排当期企业缺工15061个,目前已新招聘人员13717人……”这是人社部门以转作风推动外出务工人员留亳就业创业工作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成效非常显著。而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万千民众托起了就业“饭碗”,众多本土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群众关切的民生大事得以落地。

从我市人社部门这一做法,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转作风就要随时回应群众关切,就像我市人社部门回应解决就业和用工难题一样,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转作风就要强化服务意识。要像我市人社部门那样,主动作为,用心用情搞好服务。转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不是停留在“等靠要”上,而是要像我市人社部门那样,遇到问题,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破解用工和求职难题。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