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看不到了、臭味闻不到了、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在亳州高新区第一社区管理中心文化小区,说起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居民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参与垃圾分类,既能挣到积分换礼品,也能为社会绿色发展做点贡献。”小区居民表示。
居民在分类投放垃圾
居民自觉分类投放
站在垃圾分类屋前,居民叶小利对着“其他垃圾”桶前的感应探头挥一挥手,垃圾桶上方的盖子自动打开,她熟练地将手中满满的垃圾袋投进垃圾桶。这样的垃圾分类生活,她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2020年12月,文化小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如今的轻车熟路,叶小利已经适应了垃圾分类的生活。“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我基本上都能分好类,只有极个别的拎不清,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向垃圾分类宣导员请教。”叶小利说。
不仅是叶小利这样的年轻人,连老年人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我们学新东西慢,开始时没少麻烦小区的宣导员。”73岁的居民孙玉英说,但只要多投放几次,即使是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可以做到正确投放,现在大家都很自觉分类投放垃圾。
陈晶晶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消失”环境美了
站在文化小区垃圾分类智能屋前,既看不到垃圾,也闻不到垃圾发出的臭味。垃圾分类宣导员李凤云告诉记者,垃圾桶就“藏”在智能屋里面,只有居民投放时才会自动打开,平时都是关闭状态,这样能有效防止垃圾被风吹跑。
李凤云说,由于垃圾投放口比较小,居民只有靠近垃圾桶才能投放,这样一来乱扔垃圾的少了。“整个小区看不到垃圾桶,都是这样漂亮的垃圾屋,既减少了视觉污染,又美化了小区环境,垃圾分类好处真不少。”李凤云说。
为什么站在垃圾桶旁闻不到臭味呢?答案是智能屋里的臭氧机。负责文化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安徽国祯环卫公司工作人员陈晶晶介绍,臭氧机能去除异味和消毒杀菌。目前小区的13个垃圾分类投放站都将安装臭氧机,进一步美化小区环境。
加大宣传人人参与
为了提高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市城市管理局、高新区第一社区管理中心文化社区与安徽国祯环卫公司,经常性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投放有礼、现场答题赢奖励及“积分换奖品”活动,受到居民的欢迎。
居民闫英高兴地说,原来家里的生活垃圾都是扔到楼下的垃圾桶,很少进行分类。现在有了垃圾分类收集点,不同的垃圾都有自己该去的地方,减少了交叉污染,正确投放的话还能获得积分,再用积分换垃圾袋、肥皂等生活物品,真是一举两得。
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活动,增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促使居民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实际行动中来,从“要我分”提升到“我要分”和“我会分”,从而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