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谈电动三轮车治理:电动三轮车令人“很受伤”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从医生的角度看,由于电动三轮车的安全性能较差,事故发生后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王小合表示。

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王小合介绍,以前酒驾没有入刑的时候,他遇到的酒驾致残致伤的接诊情况比较多,后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这样的外伤病人逐渐减少。但近几年我市电动三轮车数量急剧增多,涉及三轮车的交通事故导致的外伤病人多了起来,而且经常是多人受伤,严重程度也比较高。

“电动三轮车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低,驾驶不慎,就容易翻车。”王小合认为,这种自身发生事故或者电三轮与非机动车相撞的事故,一般受伤程度相对轻一些,但就算没有骨折、头外伤等情况,也可能会产生创口以及机械损伤。由于电三轮没有安全带,驾驶员一般也不会戴头盔,而且三轮车上的玻璃可能不像汽车有防爆功能,发生事故后容易破碎,这种被玻璃擦伤割伤是比较普遍的。

而电动三轮车和机动车相撞,就比较严重了,“打个比喻,电三轮和机动车相碰,就像鸡蛋碰石头。三轮车被撞变形之后,车里的人肯定是会受伤的,即便三轮车不变形,只是发生了翻转,也会导致四肢骨折、头外伤。”王小合表示,骨折、头外伤还相对好一点,严重一些的是脏器损伤,“近期我们接诊的就有一例,电三轮与机动车碰撞,导致三轮车里乘客互相挤压,三人入院,一人锁骨骨折,一人脊柱压缩骨折,一人肺挫伤。”

近五年来,我市电动三轮车数量持续增长,因此造成的车祸数量占比逐渐增加。市人民医院创伤科医生路磊表示,从他们接诊的情况来看,电动三轮车造成的外伤病人占比至少三成。

其中老年人受伤的比例较高,“很多老年人对交通规则了解得不够,遇到突发状况时,反应较为迟缓,对路况、车速、车距的判断不准,难以及时避开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的威胁。”路磊说。同时,因为很多三轮车是在接送孩子上下学路上发生的车祸,儿童骨折、头外伤的比例也占一定比例。

采访中,王小合和路磊两位医生都建议,希望广大市民为自身安全负责,为健康负责,尽量不要驾驶、乘坐电动三轮车,让血淋淋的教训不再发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