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刚开始的时候,碰见村里人打招呼问我干啥去,我还不好意思说上班去。”说起当初刚进村里手套厂上班的情景,今年62岁、家住涡阳县涡南镇邵大村的谢桂英打开了话匣子,“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真没想到,我这个年纪还能进厂,用城里人时髦的话讲,我也是上班一族了。”
谢大娘聊的这事,还是要从去年6月份说起。谢大娘现在上班的手套厂,就是邵大村的彩勤手套厂。1983年出生的厂长邵彩勤是土生土长的邵大村人,在返村创办手套厂之前,在义乌的服装厂、手套厂打工近20年。去年午季麦收时节,该镇“四送一服”办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在摸排在外成功人士信息的时候,得到邵彩勤在家的消息,第一时间上门专程进行了走访,并详细地向其介绍了涡南镇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
多年来,靠着勤劳肯干,邵彩勤手头上有了一定的积蓄,但她内心深处割舍不掉浓浓的家乡情。在返乡政策的号召下,邵彩勤毅然地决定回乡创业。说干就干,邵彩勤利用自家闲置的三间大平房,办起了邵大村的第一家家庭作坊——彩勤手套厂,在该镇“四送一服”办和村里的协调帮助下,解决了水、电、路等问题。邵彩勤结合村里的实际,主要采取了两种用工方式,一种是针对村里50-65岁的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在厂里“朝九晚五”上班;另外一种是面对30岁左右的年轻妈妈,这部分人群因为平常要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间无法固定,厂里让她们可以把缝纫机、原料带回自己家做。
“早上送过孩子到学校之后,我就开始在自己家里上班了,到下午孩子放学,白天至少能做6个小时的活,有时候晚上加加班,我一天能挣六七十块。”今年31岁的刘子英谈及现在的生活,一脸的满足。
春潮涌动,返乡创业就业天地格外宽广。在如今的涡南镇大地上,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