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辛”抗疫 守家园我们在行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曹玲:“隐身英雄”抗击疫情

工作中的曹玲

亳州新闻网讯  “五一”劳动节当天,曹玲又起了个大早。五点钟左右,她将编写好的“五月一日工作提示”发到各个微信群内,开始准备新一天的核酸采样工作。

4月25日,为支援利辛抗疫,蒙城县组织了一支120人的核酸采样队伍。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各位队员的安全,曾经支援过宿州抗疫的蒙城县中医院感控科的曹玲又一次被紧急抽调,负责整支队伍的防护物资准备、监督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指导环境消杀与污物处理、及时处理职业暴露等工作。

感控即感染控制,是让医务人员、就诊患者、群众等相关人员不发生额外感染的重要管理措施。因此,事无巨细的感控工作是有效隔离致病病毒,保护采样队伍与利辛群众的重要屏障。

疫情防控风险最高的程家集镇主要由她带领蒙城县中医院的采样员们完成,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她便匆匆起床开始筹备一天的工作,晚上时常要忙到八九点钟才能返程。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成了难事,她和队员们共同坚守着。

感控工作常常“隐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背后,却为一线工作提供了安心无忧的无感保障。作为医护团体的重要一员,感控人员往往不为人知,一直扮演着一线背后的“无名英雄”。“感控无小事,这项工作必须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才能筑牢保护医护人员和普通群众的最后一道健康防线。”曹玲说。(记者 曾莹莹 通讯员 丁亦璇 文/图)

佘芬、高扬: “95后”伉俪并肩抗疫

佘芬、高扬夫妇

亳州新闻网讯  “大李集镇采样任务已完成,19组采样人员均已平安返回!”对照名单清点完人数后,佘芬在工作群里回复道。这是佘芬支援利辛的第六天,也是她担任5号车临时小队长的第六天。六天里,她不仅要完成自己分配的核酸采样任务,还要负责全车30多名战友的各项事宜。而她的丈夫兼同事高扬也在这次援助利辛的队伍里。

1997年出生的佘芬是蒙城县中医院的医生。今年4月,由外省新冠肺炎感染者溢出引发的疫情在利辛暴发,形势严峻,需要核酸采样人员前去支援。看到群里的报名信息后,佘芬与高扬先后报了名。一线风险高,家中老人对正在备孕的两人十分担心,但依然选择支持他们。

“我们是医生,就应该在这种时候冲上一线!”佘芬说。

在家人默默的关心与祝福中,两人携手奔赴利辛。由于利辛乡镇多、任务点杂,两人所在的5号车便被单独划分为一队,由佘芬任临时小队长,车上19个小组主要负责大李集镇近两万人的全员核酸采集工作与旧城镇、程家集镇等重点地区的临时采样任务。

连续六天的核酸采样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佘芬和她的组员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获得了新的成长,在抗疫一线留下了最美的青春印记。  (记者 曾莹莹 通讯员 丁亦璇 文/图)

鉏幸幸:蒙城护士利辛战“疫”

鉏幸幸为群众做核酸检测

亳州新闻网讯  最美人间四月天。原本烟笼柳翠的春天却被汹汹的疫情逞强肆虐。两次援沪、六次支援利辛,从4月3日到现在,鉏幸幸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

“上班以来,感觉今年的‘五一’假期过得最特别,每天都从蒙城来利辛支援核酸检测,深感责任重大。”5月1日下午,已经回到蒙城隔离宾馆的鉏幸幸说,他们当天支援的是程家集镇郭湖社区,共完成核酸采样400多人次。从4月25日开始,他们已经连续六天支援利辛,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鉏幸幸不仅支援利辛核酸检测,还到上海参加抗疫。鉏幸幸是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护士,4月3日傍晚6点,她在执行120急救任务返回医院的车上接到电话通知,“马上简单收拾一下,到发热门诊采核酸后,在医院北门集合,八点钟出发援沪”。

4月4日凌晨4点多,鉏幸幸到达上海闵行区,换好防护服就开始投入核酸采集工作,完成核酸采集任务后,连夜坐上大巴车经过八小时返回蒙城,进入隔离点休整。4月9日上午,鉏幸幸再次出发到上海支援核酸采集,从当天晚上8点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点,完成任务后,立即登上返回的大巴车,回到蒙城时已是中午。

4月24日,在14天隔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利辛县出现疫情,需要蒙城县医疗队支援。得知消息后,鉏幸幸没有犹豫立刻报名。“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战胜疫情,我相信我们不会错过榴花火红的五月。”鉏幸幸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 李鹏 通讯员 邓克明 文/图)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